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大事年表(部分) 1853年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大事年表(部分)

1853年    在家乡安徽参与帮办团练,抵抗太平军。

1861年    组建淮军。

1862年    率淮军调上海,升任江苏巡抚。

1863年    奏准设立上海广方言馆,培养外语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人才。

1865年    署理两江总督,创办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

1870年    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

1872年    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实行官督商办。

1874年    与日本代表签订《北京专约》。奉召进京见恭亲王奕,力陈中国修建铁路的重要,亦因阻力太大,未能实行。

1875年    与英国代表签订《烟台条约》。开始着手组建北洋海军。

1879年    架设大沽北塘与天津之间电线。奏设上海机器织布局,官督商办。

1881年    未经奏报修成开平煤矿唐山至胥各庄铁路,约10公里。

1885年    与法国代表签订《中法新约》。

1888年    北洋海军正式成军。

1895年    中日战争中国军队战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与日本代表签订《马关条约》。

1898年    同情维新变法,暗中回护个别“新党”人士。

年底被任命为勘河大臣,复勘山东黄河工程。

1901年    与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十一国代表签订《辛丑条约》。

材料二  过去说李鸿章崇洋迷外,投降卖国,……现在大幅度转变到说李鸿章有爱国主义思想,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这种戏剧式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呢?我认为,李鸿章还是李鸿章,这种戏剧式的变化,是政治上的需要反映到了我们的历史研究上来,……我们的历史研究,仅仅服从某个时候,某种政策的需要,非带片面性不可。

——陈旭麓《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1988年)

(1)依据材料一所述史实,概括说明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6分)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6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经济、教育、军事近代化运动的推动者;清政府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事务的核心人物之一。(6分) (2)观点给2分,理解给4分。 观点一:历史研究不应受政治需要的影响(受政治需要影响的历史研究是片面的)。 观点二:历史研究无法避免研究者所处历史时代、社会思想和政治倾向的影响。 观点三:历史研究应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的评价、辨证的评价、历史的评价。 理解一:李鸿章创办洋务企业、加强与西方国家的联系,有维护国家利益的意图,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运动,促进中国近代社会进步。其行为和认识高于同时代的人。 理解二:李鸿章在对外战争中,战和不定,寄希望于外国调停,既有“误国”之处,又是当时政府体制腐朽的反映;在签订条约时,既有对国家利益的争取和维护,又有被迫妥协,签订条约是战争失败的结果,因此说明李鸿章卖国,缺乏切实证据。 理解三:认为李鸿章崇洋迷外,投降卖国是封闭体制下的观点,改革开放形势下,肯定李鸿章在近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是历史评价服从时代和政治的反映,不够科学严谨。 【解析】 试题分析:(1)说明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可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概括,也可以从近代化的角度归纳,还可以从封建旧势力的角度总结,说法允许多种多样,但一定要言之有据(理),结合史实。 (2)第一步:提取观点,观点可以多样化,但一定要是从材料中提取出来的而且要合理,参考答案给出三种观点。第二步:谈谈你的理解即解释说明你的观点,最好从不同角度予以说明,但一定要言之有据(理),结合史实。(此题型类似于2013年以前的新课标高考卷第41题·观点题)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洋务运动;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经西汉一代的变化,郡级政区(郡与国)比秦代大幅度增加。……因此西汉末年的郡国总数增至103,共统辖1587个县级政区,平均每个郡国的管理幅度为15个县,也还算适宜。但是对中央政府而言,直接管理百来个郡,幅度确实太大了,因此汉武帝在郡级政区之上设立了14部,作为监察区。首都周围诸郡由司隶校尉部所辖,其他郡国则分属13个刺史,每部设刺史1人,按六条规定监察地方长官的行为,但不管理地方行政事务。……这种以小官监察大官的制度颇为有效,郡太守都能克尽职守,奉公守法……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自联邦宪法生效之日起,州丧失了作为主权政府的地位,仅能行使其保留权,既未让与联邦政府又未被禁止行使的各种权力。由于州的权力是与州俱生而来的,所以各州的保留权不像联邦的权力那样,被州宪法详细列述,界限十分明确,甚至使州的保留权与联邦的授予权的界限也模糊不清。……

地方政府由州政府设置或撤销。地方政府的权力是由州政府授予的。城市的宪章由州议会颁布,并根据州议会的意志予以废除或修改。未经州议会的同意,地方政府不能采取任何新措施。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州立法机关控制市的权力开始放宽。到20世纪,新英格兰和中西部地区的某些州开始实行与地方政府分权。

——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材料三  “扁平化管理”是相对于传统的等级结构管理模式而言的。传统组织的特点表现为层级结构,即在一个企业中,其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组成一个金字塔状的结构。董事长和总裁位于金字塔顶,他们的指令通过一级一级的管理层,最终传达到执行者;基层的信息通过一层一层的筛选,最后到达最高决策者。而扁平组织则是指当企业规模扩大时,改变原来的增加管理层次的做法,转而增加管理幅度。当管理层次减少而管理幅度增加时,金字塔状的组织形式就被“压缩”成扁平状的组织形式。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西汉和美国地方行政管理的异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的不同原因。(16分)

2)运用材料三相关理论评价汉代和美国的行政管理制度。(7分)

 

查看答案

毛泽东在1949年说:“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其中“俄国人的路”是指

A.退出一战

B.社会主义道路

C.土地改革

D.推翻沙皇政府

 

查看答案

“巴黎公社的诞生与法国当时的政治环境、法兰西国家的民族传统等方面是紧密联系的。”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法国人民热爱民主自由

B.法国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C.法国工人对民主失望

D.法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

 

查看答案

五四运动发生后北大教授梁漱溟反对以“国民公意”或事物本身的正义性为借口,走上背离法治、任意采用非法手段的道路。他的让痛打“卖国贼”的学生接受法庭的审判的观点,在当时被人们视之为冒天下大不韪的迂腐之见。这说明

A.救亡图存仍是时代的主流

B.运动爆发有广泛群众基础

C.国内的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D.中国人亟需接受启蒙思想

 

查看答案

梁启超在1915年曾回忆辛亥革命:“官府之文告,政党之宣言,报章之言论,街巷之谈说,道及君主,恒必以恶语冠之随之。”这反映出辛亥革命后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君主专制制度已被推翻

C.民众普遍接受民主思想

D.社会各界拥护共和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