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命令称上谕: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做好政令的保密工作 B.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对官员的监察
据《吕氏春秋通诠·知度》载:“上计,战国、秦、汉时地方官于年终将境内户口、赋税、盗贼、狱讼等项编造计簿,遣吏逐级上报,奏呈朝廷……称为上计。”据此,“上计制”的主要意图是
A.控制地方财政税收 B.监督考核地方官员
C.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D.防止官员弄虚作假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这种继承制度在政治上给西周带来的最不利影响是
A.权力世袭制度渐渐消亡 B.使世卿世禄的贵族特权自行消灭
C.贵族普遍地转化成庶人 D.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隶属关系失控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其庙庭。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哲宗绍圣初年,诏“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庙庭”。南宋建炎初,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社稷,其源实出于安石”。于是,“罢安石配飨神宗庙庭”。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宋史》记熙丰(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事实者,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而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今于其污蔑荆公(王安石)处,皆一一详辩之……荆公不仅为中国大政治家,亦为中国大文学家。
——摘自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宋对王安石的评价及其主要理由。(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重新评价王安石的目的及采用的方法。(9分)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有学者认为清末新政在假维新中有真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1年1月,慈禧太后发布上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
1901年,清政府令各省裁汰原有旧军,“精选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巡警等军,一律操习新式枪炮,认真训练”。1903年,清政府设立练兵处,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1904年,练兵处会同兵部奏定《新军营制饷章》、《陆军学堂办法》以选派陆军学生出洋游学章程。
1903年9月,清政府设立了商部,由皇亲贵族载振任尚书,掌管商务和工矿铁路等事。商部成立后,先后颁行了《奖励公司章程》、《商人通例》、《公司法》、《破产律》、《奖给商勋章程》等。
1901年以后,清政府多次选派和奖励青年和官员出国留学。1905年,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制。同年12月,清政府又谕令设立学部,作为管理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实施新政的时代背景。(6分)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清末新政“假维新中有真改革”?(9分)
(20分)近年来国家软实力一词开始流行,软实力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所产生的影响力、感召力,以及国家形象等方面。请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中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了软实力的重要性,一些思想家和君主反对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的统治模式。请你举两例予以说明。(4分)
近代以来世界强国的力量来源
时期 | 国家 | 主要力量来源 |
16世纪 | 西班牙 | 黄金、殖民贸易、雇佣军、王朝来源 |
17世纪 | 荷兰 | 贸易、资本市场、海军 |
18世纪 | 法国 | 人口、农业、公共管理、军队、文化 |
19世纪 | 英国 | 工业、政治凝聚力、金融与信贷、海军、自由主义规范、岛国位置(易于防卫) |
20世纪 | 美国 | 经济规模、科学技术领导地位、位置、军事力量和结盟、全球化文化和自由主义的国际制度 |
21世纪 | 美国 | 技术领导地位、军事和经济规模、软实力、跨国通讯枢纽 |
——约瑟夫•奈《美国霸权的困惑——为什么美国不能独断专行》
(2)请阅读上表,按照力量来源对上述强国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2分)。简要分析18世纪法国的文化和19世纪英国的工业如何成为力量来源。(4分)
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的中国,在西方眼里是“极其落后”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断定中国是一个神权政治专制国家,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该学说更加巩固了关于中国处于停滞不变状态的观点,以致很长一段时期都没有人批驳他。1840-1949年西方流行着对中国的一种看法,即该国的贫困和劣政已达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在欧洲中心主义的支配下,中国几乎与“现代”、“进步”无关。同时西方担忧船坚炮利唤醒了这头雄狮会给自己带来威胁,巴不得中国一直沉睡下去。冷战时期很少有西方人到中国,对共产党统治的中国作出评估时,主观因素起着重要作用,故意把中国的缺点放大,“妖魔化”中国。冷战结束至今是世界重新观望中国的阶段,中国全面参与国际社会,把优势和缺陷全部展现给外部世界。西方的共识是,中国是正在崛起中的大国。软实力理论的鼻祖约瑟夫•奈指出中国软实力的崛起威胁美国,并呼吁美国遏制中国软实力的发展。
——摘自孙霞《西方“中国观”的变迁与中国软实力》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西方对中国看法的变化历程。(10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