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1933年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后实行“新政”,国家建立紧急救济署,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颁布法律,保障工人的基本权益。
(1)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了当时美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2分)这一事件产生的原因有哪些?(4分)
(2)为了解决材料一中的事件,美国政府实行“新政”,根据材料二,得出新政的特点是什么?(2分)
(3)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上述案例中借鉴什么经验教训?(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工业
地点 | 创办人 | 企业名称 |
上海 | 方举赞 | 发昌机器厂 |
南海 | 陈启沅 | 继昌隆缫丝厂 |
天津 | 朱其昂 | 贻来牟机器磨坊 |
(1)材料一中民族工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2分)其分布地域有何特点?(2分)
材料二:1892年,著名的爱国侨领张弼士先生为了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先后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1912年孙中山参观张裕葡萄酒集团,为其题词“品重体泉”。1915年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葡萄酒大会上4种葡萄酒获金奖。
(2)1912-1918年张裕葡萄酒集团迅速发展是民族资本主义的一个缩影,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在民国初期获得发展的主要条件有哪些?(6分)
(3)民国初期和新中国初期我国工业化发展各侧重于什么领域?(4分)这两个时期工业化发展后来又遭遇挫折,主要原因各是什么?(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兵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掀起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富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摘选自《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玉米这一美洲特产,地理大发现后很快传到中国西南部、非洲及东南亚。马铃薯、烟草、可可等美洲特产,也传到亚欧非诸洲。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摘选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材料一中“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归纳地理大发现在哪些方面促进了欧洲市场的发展?(4分)
(2)从材料二中可以得出地理大发现有哪些积极作用?(4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下列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最能说明(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关贸总协定大楼
A、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B、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C、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D、以实力为基础的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
有学者认为,“莫斯科的模式,不仅在本质上比底特律或曼彻斯特模式为佳(因为它正代表着反帝国主义的精神),事实上也更为适宜,尤其适合那些缺乏私有资本及大量私人企业的国家。”文中的“莫斯科的模式”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凯恩斯主义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军事化管理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