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阅世篇》载:“(晚明上海)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挟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

据《阅世篇》载:“(晚明上海)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挟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这充分反映了

①明末上海商业的发达

②当时入市的富商巨贾拥有雄厚资金

③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中介机构

④商人的地位贵如王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以,④所述写封建社会商人与在明末的地位不符,④排除。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商人的地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一关于西汉历史的电视剧,一些剧情发生在都城长安的“市”里。下列关于该剧有关西汉“市”的场景,哪项不符合当时的历史实况   

A.“市”的四周建有高大围墙        B.“市”门白天定时开关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D.“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查看答案

雍正皇帝在山西巡抚刘与义上奏的折子上批道:“山西人,第一类是经商的,第二类是务农的,第三类是谋入营伍,至中材以下方便之读书入仕,其俗殊属可笑。”其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①当时山西人非常重视商业

②雍正皇帝信奉“重农抑商”政策

③当时山西人已经厌倦读书入仕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查看答案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以下农作物最早由中国培植的是  

①粟    ②水稻    ③玉米     小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下资本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层的人竞争。这样,君主们就被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 根据工业复兴法,成立了有大银行家、工业家和经济学家参加的全国工业复兴局,由国家监督生产,调节各企业主之间的关系。各企业分成十七个部门,每部门公布“公平竞争法规”,规定产品的产量、质量、市场分配和产品价格、工资和工时。

——北京师范大学编:《史学评述》l982年第l期

材料三 直到2000年12月克林顿任期结束时,美国经济连续增长了112个月,超过了美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增长期。特别是1996年起,年实际增长率达到4%,而且与此同时,美国经济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1999年这两项指标分别为4.2%和1.9%。

——《读书》2003年第3期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什么经济思想?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提出这种观点的目的。(5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说明国家政权在社会经济中的职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当时的美国状况分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5分)

(3)材料三表明美国经济形成了什么新的发展模式?根据材料概括这种发展模式的特点。(5)

(4)依据上述材料,说明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的原则。(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材料三 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做得好些……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的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的发展农业、轻工业。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

材料四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建国初期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共产党采取的“发展战略”是什么?(2分)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4分)

(3)据材料三,指出在农轻重关系的问题上毛泽东提出了怎样的设想?在其后的实践过程中又有何偏差?(4分)

(4)阅读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利条件。(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