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主要农业生产方式,对这一经济形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
B.个体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
C.个体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D.个体小农经济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大发展
在我国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到私有的转变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
A.各诸候国的税制改革
B.公田的大量抛荒
C.铁器和牛耕的出现
D.商鞅变法
(11分)阅读有关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材料:
材料一1938~1999年英国政府开支占GDP的百分比变化
材料二英国社会保障投入构成百分比
请回答:
(1)1938~1999年英国政府开支占GDP的百分比变化趋势是什么?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何在?(4分)
(2)英国社会保障投入构成中最主要的部分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西方福利制度的什么性质?(3分)
(3)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这种调整和改革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什么影响?(4分)
(19分)新航路的开辟和工业革命的兴起,改变了世界面貌,也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冲击。.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读图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第一次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实际传播到北美地区。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30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子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电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9世纪90年代起,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人类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得益于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材料三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当清王朝的统治者安于“康乾盛世”的余晖现状时,欧洲经过了一场历史性的变革,走向了主宰世界的高峰。
材料四 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世界最终连成一个统一体。中国试图赶上这次发展的机遇,但最终失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3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2分)对我们有何启示?(2分)
(3)材料三中的“历史性的变革”是指什么?(2分)他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4)材料四中提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世界最终连成一个统一体”这个“统一体”是什么?(2分)它形成的方式主要有哪些?(3分)
(20分)
材料一 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农工产品种类多达两百余种。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中国古代商业史》
材料二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客居。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三 上海在鸦战争前是清朝一千三百多个县中的一个普通县城,1843 年被辟为通商口岸。据《上海县续志》记载,光绪年间,“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为中国第一繁盛商埠”。
材料四 民国初年工业分布状况统计图 (单位:千元)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3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分)结合时代背景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6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光绪年间上海成为中国第一繁盛商埠的原因.(3分)
(4)据材料四,指出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2分)
(5)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原因。(2分)
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整整十年在“滞胀”泥潭中的痛苦挣扎,到1981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但与此同时,“国家已经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彻底地的向右转”。此处的美国经济政策“向右转”是指( )
A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加大社会福利资金投入 D. 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