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其“微澜”主要表现为( )
A.手工工场兴起 B.城市商业经济繁荣
C.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 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北方一些地区曾流行“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的俗语,它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习惯于简朴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力落后
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为4~5倍,据13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
A.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B.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
A.农业经济衰退 B.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C.商品经济发展 D.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中国古代有所谓“士农工商”四民的说法,这一说法形成于( )
A.夏商 B.东周 C.秦汉 D.隋唐
桓公日:“处士、农、工、商若何?”管子对日:“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这反映了当时( )
①社会分工更加细致 ②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
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④政府强调规范社会秩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