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湖北大冶铜绿山战国铜矿遗址出土的采掘工具共14件,其中铁制工具13件(即铁斧4件...

湖北大冶铜绿山战国铜矿遗址出土的采掘工具共14件,其中铁制工具13件(即铁斧4件,铁锤2件,六角形铁锄2件,鑺1件,铁钻3件,铁耙1件),另一件是木槌。这说明当时    

A.青铜时代已经结束                  B.牛耕得到较快推广

C.农业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D.铁器的使用更加普遍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的核心信息是“战国铜矿遗址出土的采掘工具共14件,其中铁制工具13件”,即考古发现战国时期的采掘工具主要为铁器,因此选择D。选项A史实错误,青铜时代东周继续发展,但到晚期逐渐衰落;秦后青铜时代走向灭亡,西汉中期正式结束。选项B不符合题意;影响精耕细作的因素包括生产工具、生产技术、水利工程、组织形式等,从题干提供的材料不能得出选项C的结论。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元代王祯《农书》中说:“四季各有其务,十二月各有其宜。先时而种,则失之太早而不生;后时而艺,则失之太晚而不成。故曰,虽有智者,不能冬种而春收。”他强调的是(    

A.农业生产要把握好农时              B.农事安排要注意地域的不同

C.农业生产要改进耕作技术            D.农作物高产要提高土地肥力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1: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2:区位优势是什么?我觉得它应该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所依托的国际与国内市场及所处的交通、能源大环境等方面。毗邻港澳(或面对台湾)、华侨众多、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是中央对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是我国经济特区的区位优势。                        

——摘自罗木生《区位优势对经济特区的影响》

(1)中国为什么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形成对外开放的局面?(4分)

(2)根据材料2指出我国对外开放为什么首先选择在广东、福建两省试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2分)

(3)英国《卫报》曾发表了题为《如果20世纪止于1989年,那么21世纪则始于1978年》的文章。作者马丁·雅克提出 “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汉阳铁厂的建成,耸动中外视听。然而,由于专制官办体制的腐败无能,铁厂从投产之始便财经亏损。汉阳铁厂又与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形成系列,一度颇有生机,……然而,公司除第一次世界大战间始见盈余外,财政常陷困境,外债沉重,终为日本势力侵入,无法摆脱半殖民地中国的全社会性悲剧。抗日战争初期,汉阳铁厂部分冶炼设备西迁重庆,所余被日军侵占,昔时傲视东亚的雄厂仅留下残垣断壁。──《张之洞与汉阳铁厂》

材料二: 为了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我们必须在三个五年计划或者再多一点的时间内,建成一个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使重工业生产在整个工业生产中占显著的优势。对于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基本建设方针政策不能有任何的忽视。要求各项建设事业不分轻重缓急地齐头并进的倾向,是错误的。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材料三:1958年5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建议把1958年钢产量提高到850万吨。6月,冶金部根据各大区的钢铁规划提出了钢铁“跃进”计划并报告了中央,提出1959年全国钢产量可以超过3000万吨,1962年可以达到8000万吨,甚至9000万吨。最后毛泽东下了决心,提出1958年钢产量要在1957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

材料四  武汉是中国少有的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邮政、电信于一体的重要交通通信枢纽。1998年武汉全市进出口总额18亿美元,比1985年增长20倍,平均每年增长26.8%,到2005年底,武钢累计产钢1.63亿吨,累计实现利税744亿元,其中上缴国家525.18亿元,是国家对武钢投资64.2亿元的8.18倍。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谈谈汉阳铁厂近代衰落的原因。(3分)

(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采取怎样工业化途径?(2分)并分析采取这种工业化途径的原因?(2分)

(3)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党和政府在经济工作中指导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对经济建设产生了哪些影响?(2分)

 

查看答案

我国疆域辽阔,海岸线很长,但是对海洋经济、海外贸易等的关注和重视,则是在经历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之后才意识到的。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发达,投入农业经营的人口占绝大多数,政府的赋税也主要来源于农业……无论是中国国民,或是政治精英,大多认为国家的利益不在海洋。《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太公(姜子牙)治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到齐桓公时期,“通齐国之渔盐于东莱”,齐国成为“海之王国”。

材料二 十七世纪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英国选择了民主,而中国选择了专制;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

材料三《南京条约》赋予英国可在通商口岸内派驻领事及享有居留权,《黄埔条约》更准许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内建立教堂、医院等设施,自此通商口岸成为在华外人集中地。“通商口岸教堂洋行货物商民所在甚多,素由中国竭力保护。”大多数通商口岸内皆设有租界,主权归中国政府所有,实际上界内管治权与税收权却属外国政府或在华外侨所管理,中国政府无权过问。

材料四 1987年邓小平吹响了进军海洋的号角,中国人坚定地打开了大门。现在,中国已经置身于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从开普敦到巴芬岛,到处都是忙碌着的中国人的身影。在上海的街头,你仿佛身处曼哈顿广场,中国拥抱海洋的时代已经到来。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什么思想观念?(2分)概括说明这一观念形成的经济根源。(2分)齐国兴盛的事实说明了什么?(2分)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中国拥抱海洋的时代已经到来”的内外因素。(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铁钱。铁钱体重值小,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大铁钱每千枚重二十五斤,小铁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买一匹绢,需用两万个小铁钱,重量共达一百三十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至道年间出现了交子。

——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                         ——吴自牧《梦粱录》

材料三: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此外,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二程’之‘洛学’出,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重放光明……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             

——内藤湖南,1909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出现交子的原因。(2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4分)

(3)分析宋朝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的原因?(4分)

(4)比较材料三、四斯塔夫里阿诺斯和内藤湖南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