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犹缓缓,数秒后即如奔马不可遏,车外屋舍、树木、山冈、阡陌皆疾驰而过,不可逼视。”清朝官员斌椿在《乘槎笔记》中写下了他1866年赴欧洲考察第一次乘坐某交通工具时的感受。该交通工具最有可能是…( )
A.汽车 B.电车
C.火车 D.马车
19世纪英国“棉都”曼彻斯特“是做赚钱生意的地方……从这肮脏的下水道流出人类勤奋的洪流,肥沃着整个的世界,从这油腻的阴沟中流出纯质的金子。人性在这里发展的最完备,也最粗野;文明在这里创造奇迹,文明人几乎退回去变成野蛮。”对此材料理解最为全面的是( )
A.公共设施尚不完善 B.人民素质有待提高
C.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D.工业革命带来双重影响
19世纪的英国人“以分钟、秒为单位”,“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A.钟表的发明是生活节奏加快 B.工业革命导致时间观念加强
C.资本家严格厂规使工人压力增大 D.社会进步促使人们观念更新
马克思认为:“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段话主要强调的是殖民掠夺( )
A.给亚非拉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B.有利于落后地区旧制度的瓦解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D.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两国
B.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
C.第③段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殖民霸权的是英国
D.第④段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某个时期,贸易活动的特色“商业、战争、海盗三位一体”。这时国家认为谁能独占价格最贵的商品,谁就能够成为最富强的国家;各国为获得珍贵商品,经常不择手段,贸易往往沦为抢劫行为,这种行为甚至与国家权力相连,而变成一种爱国行为。最符合该描述状况的是( )
A.13世纪,威尼斯与阿拉伯的贸易关系
B.15世纪前期,明朝郑和下西洋为代表的朝贡贸易
C.16至17世纪,英国与西班牙、荷兰的贸易竞争
D.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中国沿海的贸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