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以来各地商店的门前往往有下面这幅对联:“经营不让陶朱(注:春秋时期大商人)富,货殖何妨子贡贤。”这说明当时社会( )
A.崇尚“富而好礼” B.提倡“耕读传家” C.鄙视“货殖功利” D.摒弃“重农抑商”
清朝康熙年间,烧制出大量造型丰富和具有装饰图案的瓷器,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绘有欧洲的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 B.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密集
C.专供皇家的官窑瓷器质量精美 D.许多瓷器为满足市场需要而生产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贵,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 )
A.加强政府调控平抑粮食价格 B.实行农工商并举的经济政策
C.发挥市场作用保持物价平稳 D.征收工商税以减轻农民负担
春秋后期郑国的子驷执政时,“为田洫”(修筑井田的经界)侵犯了贵族的私有土地,被贵族杀掉。接着执政的子产向土地私有者作了妥协,只是把土地私有者及其土地按“伍”编起来管理,即使这样也曾引起反对。这种现象主要说明( )
A.井田制已经瓦解 B.新旧贵族矛盾尖锐
C.土地私有渐成潮流 D.郑国引领时代潮流
《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 )
A.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B.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 )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