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 “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 )
A. 拓展殖民地市场 B.贩卖黑奴 C.传播基督教思想 D.输出机器
宋人陈亮说:“古者官民一家也,农商一事也……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这种言论表明( )。
A.商业与民生的关系密切 B.商人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调整 D.商税成为政府主要收入
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反映了( )
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D.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墨子说:“今也,农夫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反映出在战国时期( )
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B.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 D.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管子·轻重乙》中提到“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镰,一耨,一椎,一铚,然后成
为农”。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 )
A.冶铁技术有所发展 B.铁制农具全国范围使用
C.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D.小农户个体经营方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