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礼记·典礼》中的这段文字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经营状态是
A.工场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私营手工业
《吕氏春秋·任地》中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畎(沟)。五移无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今兹美禾,来兹美麦。”下列对上述材料解释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先进的耕作方法
B.说明古代农业很早就懂得了精耕细作
C.是古代曲辕犁普遍使用的鲜明写照
D.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的智慧结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揭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篇章。
(1)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当前国内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分)
从1953年至今,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哪几次调整?有何启示?(4分)
(3)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20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国家为促进上海对外开放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2分)
(4)20世纪90年代,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标志是什么?(2分)
(10分)工业文明兴起后,人类社会历史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跨越。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
——《<大航海时代的OL >揭秘16世纪的中西贸易之路》
(1)材料一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欧洲“商业革命”的内涵;结合所学评价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4分)
材料二 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是指与生产力不断提高相适应的各民族、各地区交换、交往的增长,闭塞和隔绝状态的突破,文化的扩散和汇合。
——舒小昀《边缘与中心的变动:英国现代化模式探析》
(2)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论证材料二的观点。(2分)
材料三 在19世纪50—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数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2分)
材料四 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成为最流行的口号……对那些富裕的居民来说,中国入世的好处随处可见:进口的奔驰更加便宜,沃尔玛的商品更加丰富……但也并非都是赢家,农产品进口关税减低,许多农民的生计变得艰难……
——人民网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进行了怎样的努力?(2分)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文化常以耒耜来称犁……从单纯依靠人力耕作转变为利用畜力拉犁,是农业史上的又一次革命性进步。
(1)依据材料一列举春秋战国时期体现生产力发展的史实,简述其对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3分)
材料二 政府垄断了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这些商品包括武器、纺织品、皮革制品、服装和酒等。另外,政府还完全控制了人民所必须的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如盐和铁等。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助长了官员的腐化和堕落,因为朝廷官员能够利用特权去操纵国家垄断商品来为个人牟利。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发展模式的利与弊。(4分)
材料三 (北宋)汴京是当时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它的面积34平方公里,比唐长安城要小,但是人口总数却达到140万左右,密度之高非常惊人。城内有8万多名各类工匠以及2万多家商店。流传至今的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生动而细致的笔触定格了当时的繁荣景象。
—— 季燕京 《中国梦——文明复兴的情愫》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促进汴京城商业繁荣的主要因素。(3分)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