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朝代 | 粮食亩产水平(市斤) | 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 | 全国耕地面 积(亿市亩) |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 ||
总面积 | 北方 | 南方 | ||||
春秋战国 | 91(全国) | 614.8 | 2.3 |
|
| 94% |
秦汉 | 117(全国) | 1 048.35 | 5.72 |
|
| 94% |
魏晋南北朝 | 122(北方) 215(南方) | 1 167.7 | 3.85 | 1.925 | 1.925 | 90% |
隋唐 | 124(北方) 328(南方) | 1 450.92 | 6.42 | 3.21 | 3.21 | 90% |
材料二: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4分)
(2)依据材料二,分别归纳陈亮的观点和黄宗羲的观点。(4分)
(3)有人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之间的关系?(4分)
(4) 依据材料三反映出当时中国政府实行什么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对外政策?(4分)
外商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同我国自然经济之间的关系最恰当的是
A.互相依赖 B.不同程度瓦解自然经济
C.继承发展 D.既互相依赖又互相瓦解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对中国哪一阶级的打击最大最直接:
A.农民阶级 B.官僚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手工业者
如果我们把树苗比喻成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那么在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之中的“夏天”,树苗所呈现的状态应当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时期:
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是:
①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与发展 ②法币政策和白银国有政策
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A.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甲午年状元张謇被甲午战争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张謇:
①把救亡图存作为时代的使命 ②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
③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 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