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4年中国棉纺织厂投资及拥有纱锭情况简表
企业类型 | 1913年开工纱锭数 | 1913年织布机数 | 1914年厂平均拥有纱锭数 |
外 商 | 338,900锭 | 1,986台 | 51,664锭 |
华 商 | 484,192锭 | 2,016台 | 23,686锭 |
材料二 1911年至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家,平均每年设厂24家,1914年至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平均每年近37家,其中以棉纺厂、面粉厂为最多,1914年民族资本纱厂只有21家,产纱锭503104枚,到1922年纱厂增加到65家,当年共产纱锭1632074枚。这一时期,全国的钢铁冶炼厂只有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从1912年的180万吨,仅增加到1919年的330万吨。
——王方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
材料三 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情况简表(单位:家)
省 区 | 直隶(含京津) | 江苏(含上海) | 浙江 | 广东 | 山东 | 福建 | 湖北 | 奉天 | 陕西 | 其他 各省 |
工厂数 | 455 | 155 | 42 | 33 | 31 | 20 | 19 | 19 | 3 | 5 |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请回答:
(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什么时候在什么地区兴起?(3分)
(2)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中国棉纺织业状况如何?(2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4分)
(3)依据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 “孝公用商君,废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三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四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
——西汉•晃错《论贵粟疏》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土地制度?(1分)材料二反映了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2)材料三反映了古代社会什么样的经济生产方式?(1分)依据材料四,概括古代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不得照抄材料原句)(4分)
(3)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根本目的何在?(2分)封建统治者亦会针对土地兼并问题采取一些抑制措施,请举一例说明。(2分)
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其中“转变”的含义是
A.东方从属于西方格局的形成 B.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民族主义萌发
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①使用电灯照明 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 ③航线经过地中海 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其主要成就有
①电的广泛使用 ②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③化学工业的发展 ④电讯事业的广泛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16世纪欧洲的市民( )
①你会发现市场上出现了花生、玉米、甘薯等农产品 ②如果你有机会去做生意,一般会获得较高的利润 ③如果你去美洲,可能会遇到一些装满了黑奴的船只 ④在陆地上,你可以坐火车;在海洋上,你可以乘汽船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