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如图所示,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

如图所示,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下列对其认识错误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公田的生产采用庶民集体耕作方式

B.要求先种公田,公事毕然后治私田

C.公田中的所有收获物都归贵族所有

D.公田归贵族所有,私田归庶民所有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图片里既有公田又有私田,并且私田对公田形成了包围圈。“公田归贵族所有,私田归庶民所有”这个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在井田制之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都是王土,私田归庶民所有就是不可能得了。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井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化,它反映出

A.农时变化,指导农事活动  B.生产工具和技术进步

C.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    D.耕作制度和水利灌溉发展

 

查看答案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条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是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

算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经营单位。企业的财产属于全民所有,国家依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授予企业经营管理权。

第七条  企业买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厂长依法行使职权,受法律保护。

第二十五条  各企业有权自行选择供货单位,购进生产需要的物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1988年)

材料二  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材料三  如果说在初创的市场经济阶段,政府的优惠政策和管理者的“人治”起了相当大作用的话,那么,随着深度市场化和自主国际化的逐步推进,则要求经济管理由过去比较注重政策优惠和“个人魅力”逐步提升为规范化和法制化管理。总之,以深度市场化、国际化和法制化作为改革的战略取向,中国经济体制才能更加完善、更具有生命力,才有可能成为当代世界最具竞争力的体制之一。

——(美)尼古拉斯·R·拉迪《中国未完成的经济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是如何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的?(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有关决议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何意义?(1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创和深化阶段,政府与市场发挥的作用的变化。(6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4年中国棉纺织厂投资及拥有纱锭情况简表

企业类型

1913年开工纱锭数

1913年织布机数

1914年厂平均拥有纱锭数

外  商

338,900锭

1,986台

51,664锭

华  商

484,192锭

2,016台

23,686锭

材料二   1911年至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家,平均每年设厂24家,1914年至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平均每年近37家,其中以棉纺厂、面粉厂为最多,1914年民族资本纱厂只有21家,产纱锭503104枚,到1922年纱厂增加到65家,当年共产纱锭1632074枚。这一时期,全国的钢铁冶炼厂只有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从1912年的180万吨,仅增加到1919年的330万吨。

——王方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

材料三  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情况简表(单位:家)

省  区

直隶(含京津)

江苏(含上海)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湖北

奉天

陕西

其他

各省

工厂数

455

155

42

33

31

20

19

19

3

5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请回答:

(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什么时候在什么地区兴起?(3分)

(2)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中国棉纺织业状况如何?(2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4分)

(3)依据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  “孝公用商君,废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三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四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

——西汉•晃错《论贵粟疏》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土地制度?(1分)材料二反映了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2)材料三反映了古代社会什么样的经济生产方式?(1分)依据材料四,概括古代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不得照抄材料原句)(4分)

(3)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根本目的何在?(2分)封建统治者亦会针对土地兼并问题采取一些抑制措施,请举一例说明。(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