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 “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 “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D. “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史
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朝登垅亩,夕贸市廛”;浙江秀水县佃农用上等米换白银,用中下等米来抵租。这一现象的出现突出反映了( )
A.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初步发展
B.农业与市场的经济联系加强
C.农民能够支配自己全部的劳动产品
D. 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水平提高
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但《二刻拍案惊奇》却载:“徽州风俗以商贾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反映( )
A.政府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B.宋朝商品经济发展
C.徽商有超前的经商理念 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我国古代某一时期,国家统一、民族融合,青瓷与白瓷闻名世界,火药出现,其京都为当时东西文明的交汇中心。这一时期应是( )
A.东汉 B.唐朝
C.明朝 D.北宋
在今天的收藏领域,官窑瓷器比民窑瓷器更受青睐,拍卖价格也更高。这主要是因为官窑产品( )
A.年代久远 B.存世量大
C.造型别致 D.工艺高超
战国时期,我国南方劳动人民为了克服低洼地区由于易涝影响农业生产的弊端,经过长期摸索,建立了一种治水与治田相结合的塘坝圩田系统。这一事实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
A.广泛使用铁器 B.农业非常落后
C.重视精耕细作 D.自然灾害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