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4分)粮食问题是全球广泛关注的话题,历史上各朝各国都高度重视粮食问题和粮食安...

(14分)粮食问题是全球广泛关注的话题,历史上各朝各国都高度重视粮食问题和粮食安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未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扶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材料二:我国粮食产量表:

年份

 

1959

1961

 

1978

 

1984

 

粮食总产量(亿斤)

 

3400

 

2950

 

6000

 

8000

 

人均约(斤)

 

500

 

440

 

580

 

800

 

(2)指出材料二中“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2分)并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4分)

 

(1)现象:战国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2分) 原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郑国渠、都江堰);各国的变法,生产关系的调整(私田取代公田)(6分) (2)状况: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粮食产量降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2分) 原因:人民公社化运动削弱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现象从材料一中“今一夫扶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可以了解到,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得到较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从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有利因素来分析,可归纳出水利工程兴修,铁犁牛耕的推广,各国的变法,封建生产方式的确立(或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等。 (2)第一小问从表格中的数据对比来归纳,可得出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粮食产量降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第二小问原因,注意从体制角度来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人民公社化运动削弱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人民公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为1000—1890年日本、中国和西欧居民达到1万人的城镇人口的百分比

年份

日本

中国

西欧

1000

1500

1820

1890

数据不详

2.9

12.3

16.0

3.0

3.8

3.8

4.4

0.0

6.1

12.3

31.0

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战乱导致人口流动        B.社会财富的增加   

C.小农经济大量破产        D.经济结构的变化

 

查看答案

某中学的“福建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下图)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A.福建工业化一瞥               B.福建,红色的摇篮

C.改革开放在福建               D.福建近代化的发展

 

查看答案

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A.电视     B.电影       C.报纸     D.广播

 

查看答案

2011年受媒体关注最热的名词是“我爸是李刚”、“我舅是局长”、“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动车‘轻微’碰撞”等,这突出反映了

A、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    

B、政府对个人和集团势力实行的制约

C、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带来的负面影响   

D、报刊、网络和电视新闻媒介监督作用的大大增强

 

查看答案

清朝著名诗人、外交大家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这是在描写

A.火车    B.电车    C.电报    D.电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