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3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l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

(13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l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

年均增长率(%)

1953~1957年

4.5

1958~1962年

4.3

1963~1965年

11.1

1966~1970年

3.9

1971~1975年

4.0

1976~1980年

5.1

1981~1985年

8.1

(1)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6分)

材料二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2)分析材料二, 指出1952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

材料三1978~1979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集体企业

城乡个体企业

外资或中外合资

1978

77.6

22.4

 

 

1997

25.5

39.1

17.9

18.5

(3)材料三中的“①”应该是什么类型企业?与1956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

 

(1)时间:1963~196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较高(2分) 原因:国家“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政策,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2分) 时间:1981~198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大幅度提高(2分) 原因:国家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2分) (2)原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三大改造)(2分) (3)国有企业(或国营经济)(2分) 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发展。(或私有经济,个体经济得到了发展)(2分) 原因:改革开放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理解材料最大限度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一问先根据图表找到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依据那段时间的所讲述的内容进行归纳回答即可。 本问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对有效信息进行分析理解的能力。回答这个问时要注意从图表中先解读出1952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是私有制经济逐渐消失,公有制逐渐占主体,知道了这个变化,再看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3)本问主要是考查学生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理解材料最大限度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一问从时间类别及所占比重进行分析得出。第二问要回答的是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答出变化后,根据变化,结合当时的史实回答。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4 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迹。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某校高二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三位江苏近代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一些学生得出以下几种结论:

①他们积极创办洋务企业尤其是近代民用企业

②他们创办的企业都以轻工业为主

③他们的企业大部分在国民政府前十年得到较快发展

④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观察下列图表: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进步力量之一。作为近代中国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它还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如君主立宪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等)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也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卢新建主编:《新课程高中教师手册·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请将学生得出的正确结论的序号写在答题纸上。(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2分)简要指出“初步发展”和“日益萎缩”两个阶段的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简要探讨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4分)

 

查看答案

(10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1)材料一中图二与图一相比,欧亚商路交通有何变化(3分)

材料二 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一个仅有150万人口的小国,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

──纪录片《大国崛起〃小国大业》解说词

(2) 材料二文中所说的“海上第一强国”是指哪个国家?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成为“海上第一强国” 的原因。 (7分)

 

查看答案

哥伦布远航美洲,发现了新大陆,人们对此事褒贬不一,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 殖民活动给美洲带来灾难B. 加强了世界联系

C. 扩展了工业文明D. 冲击了美洲传统社会

 

查看答案

“人被打上烙印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阴暗的地下室/只有经过永别之门.才能离开牢狱/许多人死在航程上——不愿意/被送到另一个国家,卖给另一个奴隶主/跳进海里,滋养了大群的鲨鱼……”。此诗主要反映了近代西方殖民者(   )

A.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的情景       B.从事可耻的鸦片贸易的情景

C.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的情景   D.开辟新航路的情景

 

查看答案

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大文明之间的相互孤立与隔绝的状态,开始了真正的世界历史,影响深远。就社会生活领域而言,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餐桌上:东南亚的胡椒、肉桂等廉价香料进入欧洲寻常人家

B.物种上:马铃薯、番茄、玉米等超出美洲范围传到亚洲

C.人种上:美洲变成世界上种族成分最混杂的地区

D.穿着上:中国丝绸、印度棉制品从此在地中海区域大量转运销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