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新全球史》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 ( )。
A.井田制 B.均田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 D.农民土地私有制
《吕氏春秋》:“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与这一历史现象关联最为紧密的图片是 ( )。
A.司母戊鼎 B.“废井田,开阡陌”
C.曲辕犁 D.交子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摘自《墨子》)引文反映出来的信息正确的有 ( )。
①耕的是“王田” ②纺的是棉布 ③反映出“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④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③
(13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l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 | 年均增长率(%) |
1953~1957年 | 4.5 |
1958~1962年 | 4.3 |
1963~1965年 | 11.1 |
1966~1970年 | 3.9 |
1971~1975年 | 4.0 |
1976~1980年 | 5.1 |
1981~1985年 | 8.1 |
(1)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6分)
材料二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所有制性质 | 经济成分 | 1952年 | 1956年 |
公有制经济 | 国营经济 | 19.1% | 32.2% |
合作社经济 | 1.5% | 53.4% | |
公私合营经济 | 0.7% | 7.3% | |
私有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6.9% | 0% |
个体经济 | 71.8% | 7.1% |
(2)分析材料二, 指出1952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
材料三1978~1979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 ① | 集体企业 | 城乡个体企业 | 外资或中外合资 |
1978 | 77.6 | 22.4 |
|
|
1997 | 25.5 | 39.1 | 17.9 | 18.5 |
(3)材料三中的“①”应该是什么类型企业?与1956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
(14 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迹。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某校高二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三位江苏近代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一些学生得出以下几种结论:
①他们积极创办洋务企业尤其是近代民用企业
②他们创办的企业都以轻工业为主
③他们的企业大部分在国民政府前十年得到较快发展
④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观察下列图表:
材料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进步力量之一。作为近代中国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它还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如君主立宪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等)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也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卢新建主编:《新课程高中教师手册·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请将学生得出的正确结论的序号写在答题纸上。(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2分)简要指出“初步发展”和“日益萎缩”两个阶段的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简要探讨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4分)
(10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二与图一相比,欧亚商路交通有何变化(3分)
材料二 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一个仅有150万人口的小国,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
──纪录片《大国崛起〃小国大业》解说词
(2) 材料二文中所说的“海上第一强国”是指哪个国家?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成为“海上第一强国” 的原因。 (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