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

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借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材料二 2009年谁最红?小沈阳。“一夜成名是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和媒介发达的综合产物。”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迟毓凯这样认为。如今,互联网大行其道,一方面,造就了一批敢于追求成功、成名的“弄潮儿”,他们敢想敢秀,反映了社会进步带来的个体意识的提升;另一方面,造就了一批能够自发营造社会效应的网民,他们借“造浪”实现自我价值,间接满足心理期待。

材料三 春节联欢晚会所展示的节目内容作为一种讯息,反映了社会的文化走向与趋势。2009年春晚造星意识的成熟也反映了现代商业社会品牌战略的重要性,植入式广告提高了春晚的商业价值,而这些都源自媒介自身存在的需求与压力。刘谦和小沈阳的走红,和春晚的商业化运作是分不开的……(春晚)本该是一场风格各异的饕餮盛宴,却成为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的重复节目。在一片唏嘘声中,春晚开始思索新道路。2009年刘谦和小沈阳为春晚增添了一丝时尚气息,展示了平民风采。

材料四当时由于帝制倾覆,共和告成,人们在政治上和思想上获得了一次大解放。……大多数人主张剪去辫子,谁要继续留辫子,便为社会舆论所不齿。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求时髦”。

材料五 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的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昧,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全国形成了这样的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

——据王文泉等主编《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导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4分)

(2)据材料二、三,指出当今大众传播的媒介有什么重大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3)依据材料四、五,说明当时的中国人的社会习俗和心态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1)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或内忧外患,危机日重)。 主要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 (2)电视和互联网成为大众传播的主要媒介。 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电视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的解放;电视和互联网的资讯与娱乐功能的优越性等。 (3)剪发辫;更新服饰;肯定西方社会生活习俗;否定传统生活习俗。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并颁布了许多法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西方文明的传入。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围绕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1)依据材料中的“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归纳概括出原因,列强入侵,清廷腐败,政治黑暗。依据材料中“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借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归纳概括出 倡导办报刊主要目的是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 (2)材料二、三从小沈阳和刘谦能迅速走红,成为家喻户晓明星的过程可知,电视和互联网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因此当今大众传媒重大变化表现为电视和互联网成为大众传播的主要媒介。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主要原因有:改革开放因素;科学技术的进步因素;思想的解放因素;电视和互联网优越性等。 (3) 材料四、五反映了当时的中国人在社会习俗和心态发生了重要变化,在社会习俗方面认同剪发辫和“务求时髦”服饰,在心态方面完全肯定西方社会生活习俗;彻底否定传统生活习俗。这些变化源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变革或外来文明的冲出等。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迁的原因及其表现;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变迁·大众传媒的原因及其表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

材料二 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

材料三 迨至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材料四(明)除征收市镇店肆门摊税、市栈门摊税外,在交通要地遍设关卡征税,几乎每隔十里就有一道关卡。……商税又极苛重,例如,一船灯草、笤帚,只值一两多银子,而货物税和船税却要三四两银子,小商人只得弃船而逃,或焚货而去。

——《华夏货殖五千年》

材料五   顺治末年(1660年左右),清政府下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庄(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生产方式?有何特点?(5分)

(2)概括材料二中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本”“末”各指什么?(2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明政府采取的政策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5)根据材料五,指出清朝政府采取的政策是什么?(2分)分析其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影响。(2分)

 

查看答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到(   )

A、 蒸汽时代     B、信息时代   C、电子时代     D、电气时代

 

查看答案

下列四项发明中最能体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新时代”特征的是

A、电灯       B、汽车          C、核电站        D、蒸汽机

 

查看答案

IC卡,就餐卡应用的是物理学上的电磁感应原理。这一技术运用与下列哪项有关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 第二次工业革命 

C、 第三次工业革命             D、新知识经济的兴起

 

查看答案

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标志是

A、蒸汽机        B、飞梭          C、汽车       D、电子计算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