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老百姓常用的通信方式是 A. 鸿雁传书 B.邮传信件...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老百姓常用的通信方式是

A. 鸿雁传书  B.邮传信件 C. 发送电报  D. 拨打电话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当时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无线电报则供官商通报,普通百姓很少使用;排除选项C。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此后,电话的发展非常缓慢;因此排除选项D。选项A不符合历史阶段的特征,排除;因此选择B。 考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通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76年出版的《沪游杂记》中记载了一种交通工具,“前后两轮……骑坐其中,以两足踏蹬……两手握横木……如挑沙袋走索之状,不致倾跌,快若飞车”。请问这是

A. 自行车      B. 人力车     C. 马车     D. 汽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中国传播媒介的“第一”,完全正确的是

①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是京剧《定军山》片断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份报纸是1873年在汉口创办的《昭文新报》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个广播电台是1926年创办的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

中国第一家电视台是中央电视台 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在1993年正式开通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④⑤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战争、欺收、瘟疫时才会发生暂时波动。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

——摘自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4分)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4分)

材料二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宗旨和作用是:稳定国际汇率,使国际货币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正常运转。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进行全球化的发展援助,客观上推动了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是,该体系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和贸易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美国依赖美元的特权地位,增发美元代替黄金,作为输出资本,购买外国货物、企业以及支付海外驻军的庞大费用。于是黄金大批流入美国,加强了美国称霸世界的实力。

——宋鸿兵《货币战争》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如何“稳定国际汇率”的?(2分)并简要的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4分)

材料三  欧元的建立是一个伟大的创举。1999年欧元开始启动,2002年欧元现金正式替代了欧元区内原有的国别货币。跨主权货币从此由思想变成了实践,“口袋里的欧洲”使欧洲人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但关于欧元前景的争论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有些专家称“欧元为政治货币”,预言欧元生存期不会超过十年。这显然过于悲观,低估了欧洲政治家的决心和能力。但欧元十周年后不久,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暴露出欧元的潜在风险。《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界定了欧元的基本属性,但《马约》阐述的欧元4大承诺全部被打破:政府债务没有得到控制,反而翻倍了;预算赤字没有得到控制;救援禁令同样遭到破坏;欧洲央行不再独立,却因为大量收购贬值的政府债券而危及信誉。

——黄益平《欧元危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欧元的影响。(4分)

 

查看答案

(18分)下面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三次变动。

满分5 manfen5.com

请回答:

(1)图1所反映的中国农村生产关系有何变化?(2分)

(2)图2所反映的这一时期农村生产关系的特点是什么?后果怎样?(4分)

(3)图3所纪念的事件反映的是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农村的改革,这一次农村改革采取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其主要特征和影响如何?(6分)

(4)上述问题和结论对你有什么启示?(6分)

 

查看答案

(12分)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人用诗歌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用诗歌吟咏王朝兴替、世事变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唐)李白《估客乐》

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时会琴客》

材料二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唐)张籍《野老歌》

材料三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宋)陆游《杂赋》

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宋)王安石《商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诗所记录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4分)

(3)根据材料三你能看出哪些历史信息?面对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宋政府依旧实行什么经济政策?(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