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根本上是因为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B. 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C.统治者“不抑兼并”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耜耕 C.石器锄耕 D.铁器牛耕
就说明“至迟到春秋末期,我国已经开始用牛耕地”而言,下列论据中说服力最小的是
A.春秋时期的典籍中出现的“牛”与“耕”结合在一起的人的名字
B.考古发现的春秋时期反映牛耕的文物
C.战国初期的典籍中关于春秋时期“宗庙之牲(祭祀用的牛)为畎亩之勤”的记载
D.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关于叔均(传说中的人物)是“始作牛耕”的人物
城市信号灯发展演变,一个侧面反映了城市发展演变。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英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则,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效仿。
1914年,英国的克里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个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英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英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归纳城市信号灯的演变过程。(9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促进城市化及信号灯发展的历史事件。(6分)
用史实说明“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这一观点。(12分)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25分)
材料一:黄梅戏《天龙仙配》中有这样的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材料二:(文帝)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
——《汉书•文帝纪》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缺)而不录。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序》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结合材料概括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9分)
(2)材料二反映出古代中国的一种什么思想?(4分)
(3)材料三图片中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文明哪几个方面。(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