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2分)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2分)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1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

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材料二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蓄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费时甚多。

——摘自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1898年)

材料三1978年,中国人民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从此,国门向世界敞开,五色斑斓的外国服饰涌入中国市场。思想上的拔乱反正,经济上的恢复发展导致服装行业的极大繁荣。中国城镇民众的穿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思想解放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人们追求新异的审美心理日趋成熟。风格多样、色彩斑斓、求新求变,成为新时期服装流行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19世纪中期英国人的生活面貌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与工业革命的内在联系。(4分)

(2)根据材料二,简要列出康有为主张“断发”理由。(4分,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中国是哪一政府正式颁令革除结辫陋习的?(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l978年后中国民众着装的主要特点。(2分)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成这一特点的社会因素。(6分)

(4)综合以上材料,请就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出你的看法。(2分)

 

(1)变化:养成穿袜子的习惯和准时准点的时间概念。(2分) 联系:机器的普遍应用推动棉纺织业发展,棉布等生活资料日益丰富;(2分)工厂制度形成,细致的分 工、严格的纪律以及对生产效率的追求促使人们时间观念的改变。(2分) (2)理由:结辫不适于机器生产;不利于行军作战;(2分)不卫生,又耗费时间。(2分) 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南京临时政府)。(2分) (3)特点:风格、色彩多样化,求新求变。(2分) 因素:实行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众思想解放,审美心理的变化等。(每点2分,共6分,其它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4)看法:符合题意,概括提炼。例如:社会生活的变迁深受经济发展的影响。(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则材料分成两部分,均反映了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可根据材料直接得出:人们养成穿袜子的习惯和形成准时准点的时间概念。根据材料中1831年、《机器的成绩》、袜子等信息,可以分析得出:工业革命期间机器的普遍应用推动棉纺织业发展,棉布等生活资料日益丰富;工业革命后伴随工厂制度的建立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推动了人们时间观念的变化。 (2)从“辫发长垂误缠机器可死”、“执戈跨马,辫尤不便”、“ 污衣增垢”和“梳刮费时甚多”可直接概括得出:结辫不适于机器生产;不利于行军作战;不卫生,又耗费时间。根据所学可知正式颁令革除结辫陋习的是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3)根据材料最后一句可直接得出新时期服装流行的特点:风格、色彩多样化,求新求变。结合材料“改革开放”、“ 思想上的拔乱反正”、“ 国民经济发展”、“ 人们追求新异的审美心理日趋成熟”等信息可以归纳为:实行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众思想解放,审美心理的变化等。 (4)本小问要求学生根据上述三材料说明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的关系。工业革命英国后人们穿袜准时,中国引进机器后剪辫,改革开放后追求时尚都说明了:社会生活的变迁深受经济发展的影响。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从工场到工厂;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断发易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新中国社会新风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8分)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超过美国达到4.16万亿美元,中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回顾世界贸易发展历史。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7、18世纪世界贸易中的“三角贸易”

一是欧洲与美洲、亚洲进行的大规模三角贸易。欧洲从美洲获取金银,再用金银换取亚洲的香料、瓷器、纺织品等。从明朝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的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

二是欧洲、非洲、美洲之间的大西洋三角贸易。欧洲奴隶贩子把枪支、铁器等商品运到非洲换取黑奴,再把黑奴运往美洲卖掉,又将美洲生产的原棉、烟草等商品运抵欧洲。英国是大西洋贸易的主角,巨额的财富和海外市场刺激了英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

——摘编自岳麓版《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19世纪的世界经济及贸易景象

19世纪中叶以来的国际分工主要是垂直分工,即由英国等先进国家出口制成品,销往落后国家和殖民地,而后者出口原料供应前者。前者成了世界大机器生产的中心,后者成为其附庸。到1900年左右,世界终于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经济的增长及生产力的上升达到史无前例的水平。186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了不止6倍,1851~1913年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12倍。

——摘编自《世界经济史》《世界史·近代史编》等

材料三以下是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二战后的世界贸易发展”提出的探究课题

课题序号

课题方向

补充两则史实

问题探讨

美苏冷战对峙与世界贸易

 

冷战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世界贸易的体系化、制度化

 

世界贸易体系化、制度化的作用

新时期的中国与世界贸易

 

中国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的意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三角贸易”兴起的历史背景(4分)及其对欧洲经济的影(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同一时期中国逐步丧失贸易中心地位的经济政策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4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形成上述特点的历史条件。(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中任选一个课题补充两则相应的史实,(2分)并完成所选课题的问题探讨。(4分)

 

查看答案

根据联合国1999年的《人类发展报告》,分别占世界人口1/5的最富国家与最穷国家的人均GNP差距从1960年的30:1扩大到1990年的60:1,1997年又进一步扩大到74:1。上述材料可以作为下列哪些研究性学习主题的恰当例证

①“科技革命与经济结构”②“文明发展的多样性统一”

③“当代和平与发展问题”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反思”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某区域经济组织具有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两大显著特征,该组织的建立开创了存在较大差异的成员国互利共赢、各方获益的成功模式。该组织应是下图所示的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按照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定》的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并维持固定比价,其他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钧并保持固定汇率。在此后的近30年间,维持这一货币体系的中心机构是

A.世界贸易组织         B.世界银行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查看答案

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收入分配悬殊会降低消费倾向,他主张用收入再分配的办法解决这个矛盾:即把富人收入的一部分用征税的办法集中于国家手中,再通过政府转移支出的办法分配给穷人。二战后西方国家采取的下列措施,直接体现该主张的是

A.扩大政府开支     B.建立国营企业    

C.建立福利制度     D.规定最低工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