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材料二 宋代的“市”:

“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夜深方归也。

——《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范文澜《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6分)

(2)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现出了哪些新特点。(6分)

 

(1)由政府设置于城中;与居民区分开;经营位置、交易时间有限制;政府重视对市场的管理。(6分) (2)打破坊市界限;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4分) (3)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区域性商人群体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概括能力。从材料“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中可以概括出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中可以看出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打破坊市界限;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这些特点比唐以前的市有了很大的进步和不同。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区域性商人群体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状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  )

满分5 manfen5.com

①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②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③会馆的出现与明代的商帮密切相关   ④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查看答案

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  )

 

自耕农·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A.汉代江南地区     B.明代苏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唐代关中地区

 

查看答案

韩非子视商人为“邦之蠹也”(蠹,蛀虫)。下列观点与之明显不符的是 (  )

A.“今驱民而归之于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查看答案

国家发改委、国家物价局等多次发布条文,要求商品销售要实行明码标价。这一行为在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 (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        C.汉朝    D.明清时期

 

查看答案

中央电视台在某地举行的大型专家鉴宝会上,有人拿出其收藏的一件唐代瓷器(如图)请专家鉴定。专家认定这是一件极其精致的粉彩瓷,并一口否定了该藏品的真实性,其理由应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唐代只有白瓷                  B.唐代只有青瓷

C.古代中国没有彩瓷              D.唐代以后才有彩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