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根溯源, 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5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用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来比较……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待的。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
材料二 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部分讲话的时间和名称
讲话名称 | 发表日期 |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 1984年6月 |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 1985年10月 |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 1992年1月、2月 |
——摘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有何变化?联系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6分)
(2)说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3分)
(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践成果。(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三大思想理论的认识。(2分)
(18分)某学校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
展览一: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中国有孔子、老子……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与苏格拉底在重建社会秩序方面各有何主张?(4分)
展览二:中外文学荟萃
(2)下表是展览中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两部著作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6分)
展览三:思想解放潮流
材料一:伏尔泰去世后,他的棺木上刻了这样一行字:“他拓展了人类的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材料二: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可以说启蒙思想促使知识和天赋人权的传播,因此使人们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和宗教生活。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伏尔泰是怎样“拓展了人类精神,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4分)
(4)根据材料二的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试举一例简要说明启蒙思想是如何在中国传播并推动社会进步的?(4分)
(17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后代人经过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
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4分)
材料二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
——《春秋繁露》
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天理存则人欲亡, 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子语类》
(2)材料二中董仲舒和朱熹各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4分)
材料三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3)材料三对君主统治的看法有何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历史原因是什么?(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3分)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l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贯穿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线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C.加强党风建设,加强中共执政能力建设
D.反对机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