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认为,“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法家思想的衰微 B.黄老之学被推崇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程朱理学的盛行
“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材料说明百家争鸣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分封制的落后性 B.生产力的发展
C.士人阶层的出现 D.统治者的鼓动
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评论先秦时期的某一学派:“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这一评论针对的是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安徽无为县始建制于隋朝,县名取“思天下安于无事,无为而治”之意。该县名称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一位思想家的主张,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12分)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为探索救国救民之路,掀起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潮流。下面是小明同学在学习本专题是制作的素材表,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阶段 | 代表人物 | 著作(杂志) | 思想主张 | 阶段特征 |
第一阶段 | 魏源 | B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器物 |
第二阶段 | 图1梁启超 | 《变法通议》 |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 学习西方的制度 |
第三阶段 | 图2陈独秀 |
A | C |
将表格中空缺的内容填写完整(3分)
A: ;B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阶段:梁启超《变法通议》中认为变法的关键是什么?(2分)
第三阶段:图3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
(4)根据阶段特征的变化,归纳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过程呈现出的主要特点。(2分)
(11分)阅读下列材料: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经济“调整(或退却)”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内战的结束意味着不再需要……这种权宜政策,于是它被立即摒弃了。农民们拿起武器,反对无偿的征收。……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这一政策允许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这种新的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材料二 ……我们必须退却,而要诚实地面对我们国家今天所遇到的形势。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这个国家需要行动,而且现在就行动起来。
——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材料三 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权宜政策” 是指什么? “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原因是什么?为“后退一步”苏俄采取了什么措施?(3分)
(2)材料二中罗斯福认为“必须退却”的原因是什么?他是如何“行动”的?这一行动开创了什么经济模式?(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做了怎样的调整?这种调整有何作用?(3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三国经济模式的“调整(或退却)”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