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

B.嬴政自称始皇帝

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D.秦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秦朝建立的认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根据所学知识,经过战国时期的激烈角逐,公元前221年秦灭掉最后一个诸侯国齐国,完成了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是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的关键,本题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假如有一位秦代朝廷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归纳整理大臣们的奏章之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这位高官应该是

A.丞相          B.太尉

C.郡守          D.御史大夫

 

查看答案

下图为《孔子世家谱》。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家谱实际上和中国历史上的哪一制度密切相关

满分5 manfen5.com

A.宗法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制                      D.郡县制

 

查看答案

《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禅让制

 

查看答案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时代政治、经济发展变化影响的产物。同时,新思想、新文化又推动了政治、经济新的变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明清之际的中国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新的思想在孕育;同时,专制腐败的王朝政治、因循守旧的八股取士又严重阻挠着新思想的破土而出。在这样矛盾重重、风雷激荡的时代,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篇中宣称“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他们把传统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之际儒学发展到新阶段的具体表现。(6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传统儒学出现“新发展”的原因。(3分)(不得摘抄原文)

材料二 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应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的。也有人总结这场“自强”运动失败的原因为“布新而不除旧”。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改革者”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自强”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8分)

材料三  ……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变。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领导中国人民走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3)实现这次转折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3分)

 

查看答案

文化融合是指具有不同特质的文化通过相互间接触、交流沟通进而相互吸收、渗透学习融为一体的过程。中国近代的文化融合带有明显的西学东渐色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吸收或排斥,其内在的逻辑在于对真善美的认识和追求。这也是西学东渐的内在逻辑。不同文化的对比与交流,同时也是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比较过程。属于物质层次的文化较易判别优劣,容易吸收;属于制度层次的文化则需要较长的比较与认识过程;至于精神层次的文化所需比较与认识的时间就更长。由于三种层次的文化可比性依次降低。因此也就产生了吸收西学的时间先后,吸收程度的“西化”与“化西”的不同。

——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请回答: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是如何接受西学“三种层次”的?(6分)

(2)依据材料,分析导致近代中国“吸收西学的时间先后,吸收程度的‘西化’与‘化西’的不同”的原因有哪些?(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