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人说:“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

有人说: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就是说臣民要绝对服从君主,君主要绝对服从“天”的意志,这一方面神化了皇权,同时用天的权威限制皇帝私欲,如果君主有错误,天就会以阴阳灾异来给予儆戒、惩罚,如果君主施行仁政,国泰民安,天就会以祥瑞来给予鼓励,这符合天人感应的思想,故B项正确。ACD项与天人感应的思想无关,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天人感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                B.墨家的兼爱思想

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查看答案

美国华裔学者杜维明在《超越启蒙心态》一文中说:他们儒家有这样一种认识,即每个人命中注定是嵌于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独一无二的人。但是,每一个人同时具有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内在可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儒学的核心是

B.儒学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协调

C.儒学注重个人的身份地位

D.儒学对秩序维护和个人发展同等重视

 

查看答案

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这一思想主张最有可能出自先秦时的

A.法家     B.道家     C.墨家     D.儒家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中西启蒙思想

中国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观点

法国18世纪进步思想家的观点

黄宗羲认为“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孟德斯鸠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顾炎武提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人”的主张。

伏尔泰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认为最好的政治形式就是英国式的开明君主政治。

王夫之认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卢梭认为“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和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和法国进步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性?(2分)在内容与实质上有何不同?(8分)试从社会转型角度来阐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和欧洲启蒙运动分别产生的影响。(4分)

材料二:宋代时,一个以拥有土地为特征的地主阶级——特别是中小地主阶层发展壮大起来,这些人经济地位高,物质生活优裕,对文化的要求高。……由于土地制度的变化,宋元时期的文化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宋元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从《东京梦华录》中可以看到这时期城市繁荣的梗概。它使宋元社会的许多方面增加了新因素。……

(2)依据材料二分析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4分)

材料三:李约瑟从上世纪40年代起就曾在多种场合说过,他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探讨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中国在15世纪前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然而,欧洲在16世纪以后诞生出了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的近现代科学,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似的科学。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五十讲》

(3)结合所学的知识,请为李约瑟博士分析中国在15世纪以后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旧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敬告青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代表了中国哪一学派的观点?(4分)

2)材料二的作者代表了中国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为实现其“变官制”的政治理想,该派别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4分)

3)材料三的作者是谁?该材料中的“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4分)

4)据上述材料,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