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言论一: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

(2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言论一: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言论二:子路问政

子曰:义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无所错(措)手足。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上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计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1)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概括孔子和董仲舒有哪些思想主张?(8分)

(2)结合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7分)。现代学者将宋明理学分为理学与心学,你认为理学与心学最大的区别在哪里?(2分)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8分)                

 

(1)孔子:仁(爱人与宽容);恢复周礼;正名。董仲舒: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主张4分,董仲舒主张4分,共8分) (2)影响:适应统治需要,成为官方哲学;维护专制统治;塑造中华民族气节;④扼杀人的自然需求。(每点3分,共7分)。 区别:理学侧重于对客观万物的探究,理学侧重于对内心的探究。(或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2分) (3)春秋:创立; 战国,成为大宗; 西汉,成为正统思想; 魏晋到五代十国,受到挑战; 宋明,发展为理学心学,成为官方哲学,重回统治地位; 明清,受冲击,但仍为主流。(每点2分,共8分) 【解析】 试题分析:(1)题目要求“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概括”。孔子:根据材料一中的“克己复礼为仁”、“天下归仁焉”可以得出有关“仁(爱人与宽容)、恢复周礼”等主张;根据“名不正则言不顺”可以看出孔子主张“正名”。董仲舒:根据材料二中的“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可以得出其主张有“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影响:题目要求“结合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概括”。根据材料三中的“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可以得出其影响是塑造中华民族气节;扼杀人的自然需求。结合所学知识可以考虑理学形成后,适应统治需要,成为官方哲学;其实质是为统治者服务。 区别:主要从两者求理的途径和方式,即理学是“格物致知”,侧重于对客观万物的探究,心学侧重于对内心的探究。(或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 (3)题目要求“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给提供了春秋、西汉和宋明三个时期,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即儒家思想,其演变过程为:春秋,创立;战国,成为大宗;西汉,成为正统思想;魏晋到五代十国,受到挑战;宋明,发展为理学心学,成为官方哲学,重回统治地位;明清,受冲击,但仍为主流。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和心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较为保守的人士徒劳无益的抱怨,没有什么是神圣的了;上帝自己也受到审查了;《圣经》被要求在理性的法庭上提交自己的证明材料。”这种情形发生在(   )

A.古代希腊          B.文艺复兴时期  

C.宗教改革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查看答案

2009年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491周年。当年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使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查看答案

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里的“人”被发现指的是(   )

A.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新航路的开辟   B.殖民掠夺和新航路的开辟

C.宗教改革                       D.文艺复兴

 

查看答案

古希腊一则寓言:“有一个栖息于山林的隐士同一头熊成为极要好的朋友。有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朋友熊坐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蚊蝇。有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头上叮落,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离去。熊被激怒了,当这只苍蝇再次落在隐士的头上时,熊举起了石头,狠狠地向苍蝇砸了下去……,”这则故事的寓意是(   )

A.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导致了极端个人主义

B.世间上根本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

C.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D.道德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无知是导致罪恶之因

 

查看答案

“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提出上述观点的哲学家是(   )

A.泰勒斯      B.普罗泰哥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