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 “三十年后,日本其兴,...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 “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 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 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梁启超这段话的目的是

A.证明中国进行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原因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梁启超引用这段话不只是单纯地指出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和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而是为即将到来的戊戌变法做舆论准备。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运动·梁启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国者,私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这反映了严复

A.中体西用的观点        B.人民主权的主张

C.废除君主制的要求      D.进化和革命的思想

 

查看答案

1874 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说:“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 诚未见其效也。……及询以自强何术?御侮何能?则茫然靡所依据。” 由此可知李鸿章

A. 对时局的严峻性缺乏深思

B.指责清政府现行外交失策

C. 初具除旧改良的变革思想

D.质疑洋务运动的体用之法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850 年到 1899 年,中国人翻译的 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 面的著作,比例为 4:1;1902 年到 1904 年的两年中,后者却以 2:1 的比例超过了前者;而在 1912 年到 1940 年,得到翻译的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著作比自然 科学和应用科学著作多两倍。这一现象折射出近代中国

A. 重道轻器、文官治国的传统根深蒂固

B. 民族工业急需的科技人才极度匮乏

C. 始终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近代化模式

D. 正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学习西方

 

查看答案

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这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魏源在书中提及某国政治制度,称这个国家“二十七部(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所指的是哪一国的制度?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德国

 

查看答案

1884 11 月,俄裔德国科学家保尔·尼普可夫向柏林 皇家专利局递交了他的专利申请书,第一页这样写道:“这里所述的仪器能使处于A 地的物体,在任何一个B 地被看到。”一年后,专利被批准。这项研究成果极大的启发了

A.格里菲斯            B.贝尔德

C.卢米埃尔兄弟         D.普朗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