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表明孔...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表明孔子主张(  )

A.儒法并用             B.德治是主要的,法治是次要的

C.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D.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的掌握。题干的意思是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故题干强调的是讲求仁政与德政,以及礼的树立,这是儒家的思想,所以应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儒家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魏源最终皈依佛门,郁郁而终。

——朝川济世《魏源和他的<海国图志>对中国、日本的不同影响》

材料二 顽固派骂:“李鸿章、丁汝昌直用以夷变夏不止。”丁汝昌还被送一个“丁鬼奴”的绰号……李鸿章感叹道:“天下事无一不误于互相掣肘,遂致一事办不成。”

——刘大椿、吴向红《科学社会文化》

材料三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在其自身内在规律的驱使下,伴随着殖民扩张,积极向外扩展。而中国文化作为小农经济和专制主义的产物,主要是在中华文化圈中循环与发展。于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被动地向现代文化转变……经过痛苦的选择与艰难的取舍,我们终于逐渐融入现代化浪潮……

——互联网

材料四 与西方相比,中国启蒙不仅匮缺市民社会的根基和动力,而且没有西方式的孕育了现代性的传统资源可资利用。这样,当启蒙运动移植西方现代性价值并以其批判本土传统时 ,传统的抗拒和文明的冲突,都是西方内源性启蒙所未曾遭遇过的。

——《五四:未完成的启蒙》

材料五 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力(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五四:未完成的启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魏源和《海国图志》的主张在中国没有付诸实践的社会原因是什么。(2分)据材料二说明李鸿章“无奈”的原因又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三,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如何看待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分)

(3)据材料四说明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为什么会遭遇“传统的抗拒和文明的冲突”。(4分)

(4)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主要是因为什么而“偏离了”“方向”。(4分)

 

查看答案

(20分)不同的思想认识是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要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认识符合时代要求,推动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贽反对用德礼刑政把“千变万化活泼之理,而执之以为一定不可易之物”,要求顺其“自然之性”,“各从所好,各骋所长”。他反对礼教的虚伪,还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如服田者,私有秋之获,而后治田必力。居家者,私积仓之获,而后治家必力。此自然之理,必至之符,非可以架空而臆说也。”

——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今世所称好学深思之士,有两种:一则徒为本国思想学术界所窘,而于他国者未尝一涉其樊也;一则徒为外国学术思想所眩,而于本国者不屑一厝其意也。夫我界既如此其博大而深赜也,他界复如此其灿烂而蓬勃也,非竭数十年之力,于彼乎,于此乎,一一 撷其实、咀其华,融会而贯通焉,则虽欲歌舞之,乌从而歌舞之?……不知己之所长,则无以增长光大之;不知己之所短,则无以采择补正之。

——1916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主要主张。(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贽思想产生的经济及文化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所提出的20世纪初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6分)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促使其形成这种认识的历史背景。(6分)

 

查看答案

(18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造就了深层次文化结构,消费意识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从一开始就沿着尚俭尚奢主次并存、因时制用的模式向前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礼,与其奢也,宁俭。”——孔子

“俭节则昌,淫浃则亡。”——墨子

“财货足用则轻用(滥用),轻用则侈泰,……侈泰则家贫。”——韩非子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司马光

材料二    自一人言之,一人俭则一人或可免于贫;自一家言之,一家俭则一家或可免于贫。至于统计天下之势则不然”。予每博观天下之势,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者也。何者?势使然也。……只以苏杭之湖山言之,其居人按时而游,游必画舫肩舆,珍羞良酿,歌舞而行,可谓奢矣。而不知舆夫、舟子、歌童、舞妓,仰湖山而待爨(烧火做饭)者不知其几……彼以粱肉奢,则耕者庖者分其利;彼以纨绮奢,则鬻者织者分其利。

——明 陆楫《蒹葭堂杂著摘抄》

(1)材料一中孔子尚俭的目的是什么?(2分)墨子、韩非子司马光分别是从哪种角度论述尚俭的重要性?(6分)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的观点(4分)及其依据。(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观点产生的根本原因。(2分)

 

查看答案

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李大钊演讲的目的是

A.弘扬民主科学的时代精神      B.号召工人罢工响应学生运动

C.推动中国思想界学习苏俄       D.颂扬五四运动取得的胜利

 

查看答案

1918年,胡适在文章中指出:“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国语没有文学,便没有生命,便没有价值,便不能成立。”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

A.根本目的在于彰显文学的价值        B.被赋予了民族主义的使命

C.把斗争矛头直指外国文化侵略        D.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