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宰相杨尚希上表建议合郡为州,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立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由此可知他建议合郡为州的目的主要是
A.削弱地方,集权中央 B.加强地方,抵御外侮
C.精简机构,节约开支 D.强化皇权,削弱相权
据《山东东昌府馆陶县志》载:清中叶“本邑男耕妇织,各务本业,大布(俗称粗布)一种输出境外,远销晋省。夏麦秋粮,每值丰收,水路可由卫河运至天津销售,尔时布缕粟麦鸡子等皆为输出物之大宗。”此记载反映出当地
①自然经济占主导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对外贸易发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865 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 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代表性棉纺织企业。它们
A.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B.都受“实业救国”思潮推动
C.都受到民国政府的政策扶植 D.都受“中体西用”思想影响
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B. 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 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D. 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这种“根本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
A.同盟力量的差距 B.意识形态的对立
C.军事力量的失衡 D.经济水平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