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6分)中国自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

(26分)中国自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理论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泰西诸国原不同于诸蛮貊(mò,泛指北方少数民族)之固陋,而更有中邦所不如者。……天载之义,格物之书,象数之用,律历之解,莫不穷源探委,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自鸣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莫不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

——明末士人朱宗光

1)概括材料一中对西学的认识。结合所学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4分)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一中国欲自强,则英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嚣,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画》

材料三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的政治思想有何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这种变化的时代因素。(4 分)

材料四  其次,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因此也就毫不奇怪,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它的变化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下表列举出了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先进的中国人,请归纳指出他们学习西方的指导思想、倡导的运动、取得的主要成就和他们的思想特点。(每空1分,共10分)

代表

指导思想

兴起的运动

主要成就

思想特点

(学什么)

曾国藩、李鸿章

 

 

近代化开端

 

康有为、梁启超

 

 

思想启蒙

 

孙中山、黄 

 

辛亥革命

 

 

陈独秀、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

思想解放

思想彻底反封建

 

 

 

 

 

 

 

 

(4)概括近现代史上中共是如何从“照搬别国道路”到“走自己的路”。(6分)

 

(1)认识到西方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比中国先进。(2分)新航路开辟后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加强;思想界对传统观念的突破。(西方传教士的介绍)(2分) (2)变化:从重视器物层面转变为更重视政治制度层面。(2分) 原因:清政府甲午战争战败,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洋务运的破产;中国梦在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西方政治学说的传播。(每点2分,共4分,任答两点即可) (10分) (3) 代表 指导思想 兴起的运动 主要成就 思想特点(学什么) 曾国藩、李鸿章 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 近代化开端 学习先进科技 康有为、梁启超 维新思想 维新变法 思想启蒙 主张君主立宪制 孙中山、黄兴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结束帝制 资产阶级共和制 陈独秀、李大钊 民主科学 新文化运动 思想解放 思想彻底反封建 (4)(6分)革命时代:“走俄国人的路”:在大城市举行工人运动、武装起义;(2分) “走自己的路”:A、 革命时代:把农民纳入中国革命队伍;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民主主义革命。B、建设时期:照搬“苏联模式”: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改革开放时期: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4分)(任答一点得2分,其他言之成理的均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认识与理解。回答时要紧扣材料,从材料中分析归纳。如材料“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自鸣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莫不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项西方学习历程的分析与认识。首先要明确材料二及材料三中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及特点,再结合所学归纳总结。回答“原因”要结合近代民族危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的影响等分析解答。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概况的分析总结。本题属于基础性题目,同时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回答时要联系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注意区分其阶层)的活动(重大历史事件)按照表格的项目分析归纳。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探索近代中国革命道路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努力。回答时要联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程及建设的过程分析解答。革命时代由开始“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建设时代由“苏联模式”到“自己特色道路”。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历程及特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6分)现代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所谓古代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若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时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以郡县制为例概述从宗周时代到秦汉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并据此指出材料一中“现代化”的内涵。(8分)

材料二:  宋太祖时,遇某官出缺,他叫宰相赵普拟名,赵普拟后交给太祖,恰好这人是太祖平时最讨厌的,他愤然说:“这人怎好用”,就把这名纸撕了,掷在地。赵普不做声,把地上废纸捡起来藏了。过一两天,太祖又要赵普拟,赵普早把前日捡起的破纸用浆糊黏贴了携带身边,即又把这纸送上。太祖诧问:“如何还是此人”,赵普答道,据某意见,暂时更无别人合适。太祖也悟了,点头说:“既如此,便照你意见用吧!”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君相关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是否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6分)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革命党人为制约权力进行了哪些方面的设计?是否达到了其目的?6分)

材料四   国学大师钱穆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然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要实现中国的民主化,我们首先要认识和了解祖宗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智慧。在此基础上,再去认识西方的政治制度,将适合中国国情的部分移植过来。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历程是如何印证材料四的观点的?(6分)

 

查看答案

“一份材料出一份货,十份材料出十份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这话听来好像很对,没有材料你出什么货?没有料你写什么历史?但深入追寻一下,也是有问题的。……所以,不是一份材料出一份货,而是同一分材料在不同人的脑袋里,在不同时代的人的脑袋里可以出好多份货。对这段话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史料是历史学的重要基础           B.史料解读当遵循逻辑性

C.史料蕴含信息有多寡之分           D.史料解读具有主观差异

 

查看答案

阅读“19721985年中美进出口贸易额统计表”,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年份

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

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

1972

60

32

1975

304

156

1980

3755

1059

1985

3855

3840

A.两国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优势    

B.改革开放打开中美交往的大门

C.中美关系缓和推动了经贸往来    

D.经贸发展得益于世界贸易组织

 

查看答案

图是张乐平创作于19378月的时事漫画《杀鸡儆猴图》,图中的“鸡”代表“上海日军”;“猴”代表“日军部”。该漫画

满分5 manfen5.com

①体现了日军对南京居民凶残大屠杀

②表现了中国军队对日寇打击之沉重

③反映了抗战相持阶段上海军民的斗志

④肯定了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英勇抗战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中共中央对全国宣告:本党“愿为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取消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取消苏维埃政府,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其目的是

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发展           B.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实现和平民主建国纲领          D.保障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