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典籍 保护环境的内容 《礼记》 孟...

(2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典籍

保护环境的内容

《礼记》

孟春“禁止伐木”、仲春“安萌芽,毋焚山林”、仲夏“令民毋烧灰”

《秦律》

“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

《唐律》

“诸失火及非时烧田野者,笞五十。”

 

 

 

 

 

明朱元璋于洪武六年在工部下设置虞部,二十九年改虞部为虞衡。《明史·职官志一》:“虞衡典山泽采捕、陶冶之事……岁下诸司采捕……皆以其时。冬春之交,罝罛不施川泽;春夏之交,毒药不施原野。苗盛禁蹂躏,谷登禁焚燎。

——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美国人的环境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征服自然”的观念逐渐为保护主义的理念所取代。造成上述转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工业化、城市化和西部开发所导致的资源破坏与环境退化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关注和重视外,继承了西方传统的浪漫主义者的宣传与推动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付成双《19世纪后期美国人环境观念转变的原因探析》

材料三  因此,从环境史角度可以赋予(清末)自强运动以新意,它使中国环境史开始迈上人类以机械力干预自然并从“发达的有机经济”向“以矿物为基础的能源经济”转变的道路。

——梅雪芹《中国近现代环境史研究刍议》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主要举措,并列举古代中国儒家关于天人关系的两个代表性观点(8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西方传统的浪漫主义者”的主张,并分析19世纪后期美国人环境观念转变的原因。(8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自强运动如何促使中国从“发达的有机经济” 转向“以矿物为基础的能源经济”?并结合材料一、二,评价这种转变对中国产生的影响?(10分)

 

(1)政府重视顺应自然规律;通过制定法律保护环境;设专职官员负责管理 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董仲舒:天人感应 (2)浪漫主义反对理性崇拜,主张尊重自然,依靠情感和人的本能,排斥现代科技。 原因: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工业化、城市化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受欧洲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 (3)19世纪中期,中国的洋务派以“自强”为目的,引入西方的技术建立了中国近代的工业,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工业化提高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以煤炭为原料的蒸汽动力改变了中国原有的农耕经济形态;西式的工业化道路导致了中国对矿物能源日渐依赖;工业化引起了诸多环境问题;传统儒家思想和西方的环境保护经验值得中国在工业化中借鉴。 【解析】 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主要举措的问题,需要从材料内容中一一归纳整理出来,材料中的“虞衡典山泽采捕、陶冶之事……岁下诸司采捕……皆以其时。冬春之交,罝罛不施川泽;春夏之交,毒药不施原野。苗盛禁蹂躏,谷登禁焚燎。”表明政府设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并且采取了相关的措施。有关于古代中国儒家关于天人关系的两个代表性观点的问题,需要从儒学发展的整体历程的主要特点分析。 (2)有关于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西方传统的浪漫主义者”的主张的问题需要从浪漫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入手分析,材料中的““征服自然”的观念逐渐为保护主义的理念所取代。”即是其产生的背景,所以由此可以得出答案。有关于分析19世纪后期美国人环境观念转变的原因的问题,依据材料中的“除工业化、城市化和西部开发所导致的资源破坏与环境退化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关注和重视外,继承了西方传统的浪漫主义者的宣传与推动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分析整理即可。 (3)有关于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自强运动如何促使中国从“发达的有机经济” 转向“以矿物为基础的能源经济”的问题,首先要正确理解“发达的有机经济”、“以矿物为基础的能源经济”这两个概念,然后再结合这两个概念的内容来分析其原因。其影响也需要这个转变的内容来分析。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孟子思想、董仲舒天人感应;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浪漫主义文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下面两则史料最适合于研究什么问题?(     )

满分5 manfen5.com

A.近代中国满清政府的腐朽和反动

B.西方与近代中国习俗的变迁

C.近代中国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D.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历史根源

 

查看答案

毛泽东指出:“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现在的抗日,实质上是农民的抗日。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实质上就是授权给农民。新三民主义,真三民主义,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主义。大众文化,实质上就是提高农民文化。抗日战争,实质上就是农民战争。”(《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之所以准确把握中国抗日的主体力量,主要是由于(       )

A.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结构的分析和把握

B.日寇长驱直入中华民族面临生存危机

C.以工农大众为主体的力量是抗日主力

D.农民问题成为中国革命的最基本问题

 

查看答案

有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即从解放初的家庭出身成份(贫下中农)一人民公社时期的工作积极性(劳模、劳动积极分子)一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身能力强(更多表现为基于个人魅力的宗族权威)一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关系权威)一经济实力(经济权威)。这表明

A.权威的产生和村干部的选任由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需求和政策环境决定

B.农村的发展状况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息息相关

C.我国农村历史的复杂性决定了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

D.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日渐成熟

 

查看答案

下表是1951—1957年我国国防费支出情况表,数据的变化反映了 (     )

单位:亿元(人民币)

年份

国家财政总支出

国防费支出

国防费占国家财政支出比例(%)

1951

122.49

52.64

42.97

1953

220.12

75.38

34.24

1955

269.29

65.00

24.14

1957

304.21

55.11

18.12

 

 

 

 

 

 

A.国防现代化与工业化建设进展缓慢 

B.国民经济形势发生根本性好转

C.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战略适时调整 

D.工作重心取决于国际局势变化

 

查看答案

陈云曾说过:“中央人民政府在1953年12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1954年9月15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当时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全面确立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是在经济运行中逐步建立的

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全由陈云等领导人主导

统购统销的体制曾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