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其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 摘自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材料三   日本学者薮内清在《中国·科学·文明》中说:“北宋时代……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

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四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材料五   宋徽宗赵顼以画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4分)

(2)结合所学的知识,举三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3分)

(3)根据材料三、四、五,概括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绘画特点的影响。

(3分)

(4)明代晚期,思想家李贽对统治阶级极力推崇的新儒学大加鞭挞,痛斥孔子为“庸众人类”。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李贽这样做的社会原因。(4分)

 

(1)市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海外贸易更加兴盛;都市商业繁盛;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并大量使用。 (2)活字印刷术,推动世界文化的传播;火药广泛运用于军事;帮助西方资产阶级在近代战胜封建专制;指南针运用于航海,在地理大发现中(或新航路开辟)起了重要作用。 (3)宋代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意内心修养,反映了在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绘画上更加注重意境。 (4)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新儒学进一步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或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愿望)。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问,回答本题首先要正确理解宋代“商业革命”的含义,然后依据这个含义来分析。所谓的商业革命即是指宋代商品经济比前代发达,此问是要求回答出与之前商品经济发展不同的表现,需要对比周秦至唐的现象来回答。 (2)第二问,有关于举三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的问题,只需要说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在宋代出现的新的变化即可。有关于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的问题,需要分别进行说明,结合近代西方国家发生的一系列革命来分析即可。 (3)第三问,本题考查学生对宋代思想文化发展表现及特点的掌握情况。宋代的思想家们重新整合儒学使之重新逐渐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并且在民间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回答本题需要从宋儒学的特点来入手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注意不是把经济发展影响文学艺术的特点答出。 (4)本题考查的是明代进步思想出现的原因。题干从思想家李贽对统治阶级极力推崇的新儒学大加鞭挞,痛斥孔子为“庸众人类”的角度切入,来考查整个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产生的原因。首先根本上要从经济因素入手分析,然后再从君主专制自身发展的特点来分析,再有从社会矛盾入手进行分析。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王夫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代理学·宋代理学的背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文学艺术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典籍

保护环境的内容

《礼记》

孟春“禁止伐木”、仲春“安萌芽,毋焚山林”、仲夏“令民毋烧灰”

《秦律》

“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

《唐律》

“诸失火及非时烧田野者,笞五十。”

 

 

 

 

 

明朱元璋于洪武六年在工部下设置虞部,二十九年改虞部为虞衡。《明史·职官志一》:“虞衡典山泽采捕、陶冶之事……岁下诸司采捕……皆以其时。冬春之交,罝罛不施川泽;春夏之交,毒药不施原野。苗盛禁蹂躏,谷登禁焚燎。

——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美国人的环境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征服自然”的观念逐渐为保护主义的理念所取代。造成上述转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工业化、城市化和西部开发所导致的资源破坏与环境退化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关注和重视外,继承了西方传统的浪漫主义者的宣传与推动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付成双《19世纪后期美国人环境观念转变的原因探析》

材料三  因此,从环境史角度可以赋予(清末)自强运动以新意,它使中国环境史开始迈上人类以机械力干预自然并从“发达的有机经济”向“以矿物为基础的能源经济”转变的道路。

——梅雪芹《中国近现代环境史研究刍议》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主要举措,并列举古代中国儒家关于天人关系的两个代表性观点(8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西方传统的浪漫主义者”的主张,并分析19世纪后期美国人环境观念转变的原因。(8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自强运动如何促使中国从“发达的有机经济” 转向“以矿物为基础的能源经济”?并结合材料一、二,评价这种转变对中国产生的影响?(10分)

 

查看答案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下面两则史料最适合于研究什么问题?(     )

满分5 manfen5.com

A.近代中国满清政府的腐朽和反动

B.西方与近代中国习俗的变迁

C.近代中国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D.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历史根源

 

查看答案

毛泽东指出:“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现在的抗日,实质上是农民的抗日。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实质上就是授权给农民。新三民主义,真三民主义,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主义。大众文化,实质上就是提高农民文化。抗日战争,实质上就是农民战争。”(《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之所以准确把握中国抗日的主体力量,主要是由于(       )

A.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结构的分析和把握

B.日寇长驱直入中华民族面临生存危机

C.以工农大众为主体的力量是抗日主力

D.农民问题成为中国革命的最基本问题

 

查看答案

有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即从解放初的家庭出身成份(贫下中农)一人民公社时期的工作积极性(劳模、劳动积极分子)一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身能力强(更多表现为基于个人魅力的宗族权威)一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关系权威)一经济实力(经济权威)。这表明

A.权威的产生和村干部的选任由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需求和政策环境决定

B.农村的发展状况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息息相关

C.我国农村历史的复杂性决定了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

D.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日渐成熟

 

查看答案

下表是1951—1957年我国国防费支出情况表,数据的变化反映了 (     )

单位:亿元(人民币)

年份

国家财政总支出

国防费支出

国防费占国家财政支出比例(%)

1951

122.49

52.64

42.97

1953

220.12

75.38

34.24

1955

269.29

65.00

24.14

1957

304.21

55.11

18.12

 

 

 

 

 

 

A.国防现代化与工业化建设进展缓慢 

B.国民经济形势发生根本性好转

C.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战略适时调整 

D.工作重心取决于国际局势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