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12年将至耳顺之年(57岁)的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学院演讲厅发表演说时曾回忆童...

2012年将至耳顺之年(57岁)的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学院演讲厅发表演说时曾回忆童年:那时我就四五岁,已经可以帮家里干活了,记得那次用小木桶到村里食堂打全家人的早饭——菜粥。力气还是小啊,不小心摔倒了,……泼掉的只是汤水,米和菜还在桶底沉着呢。莫言为我们描述的童年往事折射出(   

A. 建国初年国民经济的萧条状况

B. 三大改造后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C. 人民公社运动的消极影响

D. 文革期间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2012年将至耳顺之年(57岁)”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莫言四五岁的时候是20世纪五十年代末,当时中国正处于大跃进时期;材料“记得那次用小木桶到村里食堂打全家人的早饭”可以看出这是人民公社运动的带来的影响。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人民公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邓小平同志指出:“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收获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异军突起。”乡镇企业崛起(   

A. 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B. 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

C.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D. 成为农民致富主渠道

 

查看答案

毛泽东曾说:“农民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他们)是几千年专制政治的基础,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的墙脚。打翻这个封建势力,乃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中国当时正处于(   

A.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查看答案

郭沫若在1925年写了一篇题为《马克思进文庙》的小说。在交谈中,孔子发现马克思的理想社会与自己的大同理想“不谋而合”,马克思也发现自己对世界与人生的看法与孔子“完全相同”;最后,马克思慨叹:“我不想在两千年前,在远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一个老同志!” 由此可见,郭沫若认为(   

A.孔子的儒家思想可以救中国

B.马克思与孔子思想具有相通性

C.马克思主义应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D.宣传马克思主义应以孔子为旗号

 

查看答案

1937年7月10日的《蒋介石日记》中写道:“三、倭寇今又反攻卢沟桥,是其不达目的不止也。四、惟我已积极进兵北上备战,或可戢其野心。……此为存亡关头,万不能失守也。动员六师北运增援。如我不有积极准备,示以决心,则不能和平解决也。”下列关于这段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A.客观地反映了蒋介石当时的心态

B.国民党奉行积极的全面抗战路线

C.只有武力一途能解决卢沟桥事变

D.日记不能作为历史学研究的证据

 

查看答案

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条约后,清政府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材料一定程度说明清政府(   

A.继续坚持腐朽卖国立场                 B.对列强条约要求全面回绝

C.外交已与国际社会接轨                 D.具有摆脱条约约束的意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