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宪政自登上人类社会的政治历史舞台以来,便一直承载着自由、平等、人权、法治等美好的价值诉求与期盼……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
——苗连营《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材料二 追溯中国宪政史,往往要寻至清末立宪,但宪政思想的启蒙与渗透却比这要早……早期改良派知识精英认识到了民主政治对国家兴盛的意义,因而开始主张向西方学习、实行立宪,明确提出了宪法问题,形成了一股宪政思潮……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超越了“器”和“用”层面的局限,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完整的变法维新主张,并极力将其转化为社会现实,从而开启了宪政运动的实践之门。……1908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并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1912年3月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昙花一现的《临时约法》与其后接二连三的立宪丑剧和骗局,使得近代中国宪政的命运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苗连营《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材料三 《共同纲领》是“全国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是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的施政准则。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1954年宪法在“序言”部分写到:“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可以说,这一表述是对二者关系科学、合理的界定。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国家“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千差万别”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近代前期中国宪政道路曲折发展的历程。(8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比较《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不同点。(6分)
“在欧洲(最早在法国)唯美主义与自然主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艺术流派。主要表现在绘画上,反法对学院派的保守,主张到大自旅中去写生,直接获取光与色的无穷变化以作艺术表现……也是人类将艺术与科技相互融合的一种全新的成果。”此评沦适用于
A.法兰西多彩的浪漫主义绘画
B.拓展科技的“现代主义”艺术
C.穿透历史的“印象派”艺术
D.抒写自然风光的现实主义美术
二战后,欧美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B.“福利国家”的普遍建立
C. 科技进步与第三产业的发展 D.“新经济”在美国的出现
下图是出自美国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一书的有关中、苏两国某一历史时期粮食产量比较图。下列对此图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A. 两国农业呈现待续增长的趋势
B.“左”倾错误曾长期严重影响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C. 苏联的农业经济改革的成效显著
D. 粮食产量变化趋势反映了两国不同的经济改革思想
美国国务院曾在一份《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报告中声称:“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不在于应付共产主义的威胁,而在于恢复欧洲社会的生气和健全经济。换句话说,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浑水摸鱼……”由此可知,美国援助西欧
A.缓和了与苏联共产主义的对抗性
B.目的是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和遏制苏联
C.促进了西欧社会经济的全面复苏
D.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
解读下表内容,对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的分析说明。正确的是
时间 | 事件 |
1825年 | 英国出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
1840年前后 |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英国工业革命完成 |
1848年 | 《共产党宣言》发表 |
1871年 | 巴黎公社革命 |
A.无产阶级革命走向胜利的历史条件已经成熟
B.经济危机爆发反映出资本主义制度走向衰落
C.这一时期欧洲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
D.工业革命既增加了杜会财富又加剧了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