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人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许多国家的民主进程中都体现了妥协的存在。阅读材料,...

有人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许多国家的民主进程中都体现了妥协的存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  

材料二: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一一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三: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群体)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四: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的《新论——兼探溥仪潜往东北的一个原因》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如何采用妥协的方式完成政治变革的?此后,又是怎样用妥协的方式推进民主化进程的?(4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法国为什么在1870年以前要用暴力方式而非妥协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70年后“法 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指的是什么?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民主政治的经济因素?(7分)   

(3)依据材料三理解美国的宪法为什么能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宪法制定中“多元利益的妥协”表现在哪些方面?(7分)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对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不同评价,你持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3分)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中妥协的认识。(3分) 

 

(1)1688年光荣革命,没有流血宫廷政变;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每点2分,史论各1分) 18世纪中叶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每点2分,史论各1分)   (2)原因:法国的专制主义过于强大;大革命后法国社会陷于动荡;工业进程缓慢。(3分) 1875年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法律的形式确立法国为民主共和国(2分) 原因: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3)原因:宪法创立的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不同的利益集团因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谈判妥协修正。(2分) 表现: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之间;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参议院和众议院之间;国会、总统和联邦法院之间;(4分)  (4)观点一:“大妥协”是消极的。理由:体现革命不彻底;导致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民主共和名存实亡;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伏笔。   观点二:“大妥协”是种策略。理由:加快结束清王朝的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保存革命力量;维护民族团结。(只有观点,没有理由说明不给分;观点和理由匹配的就给满分)  (5)妥协有利于政治民主平稳转型;妥协是双方力量对比结果;妥协是一种艺术,是有原则的;体现的平等对话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巩固发展(言之有理,任意3点给满分) 【解析】 试题分析:(1) “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 “民主依赖妥协”。  英国“光荣革命”取得胜利,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封建势力妥协的结果,1689年《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巩固了革命的成果,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从而实现了政治的变革 。责任内阁制,是国王和议会的又一次妥协,国家的行政权利由国王转移到了内阁,进一步推进了英国 的民主进程。 (2)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法国采用暴力形式的原因“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 “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根据所学可知,1875年法国确立了民主共和制。1870年工业革命完成之后,工业资本主义得到迅速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是法国在民主政治建立过程中使用协商手段的经济因素。 (3)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不同的利益集团(群体)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美国宪法制定中“多元利益的妥协”的表现,主要从国家权力分配中体现的联邦政府内部的分权与制衡,以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分权和制衡,不同地区之间的利益妥协等方面。 (4)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评价能力。材料中有肯定评价和否定评价两种观点。学生首先明确自己赞成什么观点,再进行论证。比如,认为大妥协没有积极的意义,就要从革命史观的角度分析,通过概括材料的前半部分,就可以完成论述。如果肯定大妥协的价值,就要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阐发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5) 从材料一可以分析出来,在英国建立民主政治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各个阶层的妥协,可以实现社会的平稳转型,避免发生大的社会动荡。从法国革命和民主政治的实践过程中,可以认识到妥协和谈判是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结果。从材料三和四的分析中,可知妥协是一种艺术,是有原则的,是一种策略,有利于巩固民主政治的成果。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832年议会改革;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法国1875年宪法;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三权分立制;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3年8月日本《读卖新闻》评论指出,“安倍的父亲曾任日本外相,安倍那时担任父亲的秘书,因此安倍对外交有着强烈的兴趣。安倍自去年12月上任以来已出访了20个国家,这个速度比他的前任都要快,安倍把整个世界看做一个整体。”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代日本 

A.积极改善与世界各国的关系         B.极力提升政治诉求 

C.具有强烈的全球化意识             D.已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的重要一极

 

查看答案

1946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写给国务卿贝尔纳斯的信中说:“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再作任何妥协。我们应该坚持完全控制日本和太平洋……我已厌倦于笼络苏联人。”这表明 

A.美苏“冷战”从此开始             B.二战后美苏两国矛盾加剧  

C.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D.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

 

查看答案

新华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苏联解体                         D.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查看答案

中国、苏联结束30年的论战、隔离、对抗,决定实现关系正常化,但两国最高领导人见面,究竟施行什么礼节,引起世人关注。原来,社会主义国家之间领导人见面,总会互相拥抱、甚至亲吻对方的脸颊。结果现在中苏两国领导人的见面礼节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握手”。这表明

A.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B.美苏争霸导致苏联即将解体 

C.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D.中苏关系还待进一步改善

 

查看答案

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两国就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它作为中印关系原则被写进双方签署的协定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A.中印度两国由此结成同盟关系     B.中国外交政策实现了明显转变 

C.“一边倒”战略的重大胜利        D.大力推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