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

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       B.建立法律体系

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实行科举制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隋唐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走向完善,其标志就是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监督和牵制,保证了君权独揽,因此C符合题意;废分封,置郡县是秦朝,排除A ;建立法律体系不属于“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排除B ;科举制是选官制度,排除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三省六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清)赵翼说:“(唐)开元以来,诸王皆居京师,而支庶得自奋于功名。如宗室为宰相者,至有十余人。其出仕于外,嗣虢王巨、嗣吴王牛,当国家寇乱时,俱能守郡掌兵,为国宣力。此法之最善者也。”由此可知当时

A.相权不断削弱,皇权得以强化

B.利用宗法分封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严格防止宗室诸王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

D.科举考试成为宗室子弟控制政权的工具

 

查看答案

《史记·龟策列传》载:“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记已。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谷之筮吉故周王。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这反映出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没有形成权力高度集中

B.神权与王权结合

C.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

D.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查看答案

赵翼《廿二史札记》载:“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材料反映了

A.分封制度开始瓦解       B.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C.贵族政治遭到破坏       D.察举制度逐渐形成

 

查看答案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查看答案

(26 分)一个国家对世界潮流与国际局势的判断,深刻影响其

内政外交乃至命运前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 年)以来已见端倪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日本投降后,苏联曾反对中共同蒋介石打仗。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 

——据《毛泽东:历史走向之改写者》整理 

材料三: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认为“世界正处于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走向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走向胜利的时代”。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邓小平提出“不扛旗”、“不树敌”、“不当头”原则,被概括为“韬光养晦”。 

——据牛军《毛泽东时期外交的教训》整理 

请回答: 

(1)郑和航海后至鸦片战争前,世界潮流在政治、经济方面呈现怎样的大势?(4 分)中西方“保守的对策”和“进取的政策”分别指什么?(4 分) 

(2)针对材料二中苏联政策的调整,新中国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政策?(2 分)其意义有哪些?(6 分) 

(3)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毛泽东对当时世界形势的判断是否正确。(6 分)从国际、国内形势两个方面分析邓小平“韬光养晦”外交理念形成的原因。(4 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