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分)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际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如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引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言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四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2分)据此概括唐初的君主专制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唐太宗与明太祖就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4分)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对中国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有什么不一致的地方?(4分)
美国1787年宪法、英国《权利法案》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
①理论基础是18世纪的启蒙思想 ②规定了资产阶级的国家体制
③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律总结 ④赋予全体公民以充分的选举权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④ D ②③
近代中国有人评价西方某国制度:“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这一描述的最有可能是
A.英国君主立宪 B.德国君主 立宪
C.中华民国的共和政体 D.美国民主共和
美国《联邦宪法》第一条第九款曾规定:“对于现有任何一州所认为的应准其移民或入境的人,在一八〇八年以前,国会不得加以禁止,但可以对入境者课税,惟以每人不超过十美元为限。”对这段话理解不准确的是
A.此项规定是当时南北方妥协的产物 B.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法律制定的理性精神
C.当时各州自治权力高于联邦政府 D.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障碍依旧存在
1832年改革以前,英国的议会选举制度十分混乱。从中世纪延续下来的旧选举制度没有改造,议会为一小撮贵族寡头操纵,议员或是由控制选区的特权人物指派、赠送,或是靠恫吓或贿赂选民当选,完全不是民主选举。这体现出
A.1832年以前英国社会的经济基础仍是发达的商业资本主义
B.僭主政治仍是英国议会政治的一大特色
C.光荣革命以后英国的政治仍然是贵族政治
D.英国的议会制度本质上仍有王权专制的色彩
《民法大全》编纂前,“(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最有学问的法学家也常常被难住了。”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
A.经济贸易发展,新问题新矛盾增多,法律不断制定
B.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
C.为维系帝国统治,颁布万民法
D.帝国建立,开始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