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5分)外语在近代中国教育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中...

(25分)外语在近代中国教育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中国

从孟子时代开始,“华夏正音”之外的语言被贬为“鹱(hù)鸟之音”,意思是并非人类的语言,读书人谁要学它,就是“下乔木而迁于幽谷”——自甘堕落。

近代中国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陆续设有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等。同文馆开始只招收10名学生,后扩大到100多名。

1904年,政府规定“中学堂以上必勤学洋文”;大学堂“必深通洋文”,译学馆“以储交涉之才”。

现代中国第一阶段

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在1952年明确指出:“俄文,它是列宁、斯大林的语言,它是社会主义大门上的一把钥匙。我们学会俄文,就能打破语言、文字上的隔阂,搬掉放在我们发展中苏友谊大道上的一座大山。我们学会俄文,就能更加直接地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可以使我们祖国更加速向社会主义前进。我们学好了俄文,就可以更加促进两大民族的文化的交流,促进两大民族的友谊和合作。”

现代中国第二阶段

1978年底,《北京日报》刊出文章,号召“努力掌握外国语这个武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1984年,教育部宣布“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

(1)据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和近代中国对待外国语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2)1862年前后清政府开始了一场什么改革?简要说明1904年后学习外语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联系。(9分)

(3)材料中现代中国两个不同阶段“外语热”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反映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怎样的变化趋势?(8分)

 

(1)(8分)古代态度:认为并非人类语言,不屑于学习(2分) 原因:古代中国强盛;中华文明先进,领先周边世界;儒家正统思想影响(2分,每点1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近代态度:政府主导(鼓励)学习外语(2分)原因:近代中国遭受外国侵略,民族危机深重;西学东渐;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先进;有识之士的推动;外语是与西方沟通的媒介(2分,每点1分,任答2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2)(9分)改革:洋务运动(3分)原因:明治维新,日本强盛;日俄战争,日本取胜;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深重;清末新政,政府推动;邻近日本,方便留学(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3)(8分)不同:第一阶段 学习俄语为主,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2分)第二阶段 学习英语为主(2分)趋势:政治格局 从两极对峙向多极化趋势方向发展(2分)经济格局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古代态度:根据表格中“古代”一栏中的“被贬为‘鹱(hù)鸟之音’,意思是并非人类的语言,读书人谁要学它,就是‘下乔木而迁于幽谷’——自甘堕落”可知古代中国认为并非人类语言,不屑于学习。原因:可从古代中国的实力即在世界上的地位、古代人们受传统思想文化文化影响角度去考虑。近代态度:根据材料中的“近代”一栏中的“政府规定‘中学堂以上必勤学洋文’;大学堂‘必深通洋文’,译学馆‘以储交涉之才’”可以得出政府主导(鼓励)学习外语。原因:需要从近代中国遭受外来侵略以及在此背景之下中外之间交流的增多以及洋务运动的推动等角度去回答即可。 (2)改革:根据所学知识结合“1862年前后”就可以知道应该指洋务运动。原因:应该考虑为挽救民族危机和实现国家的富强,1904年在政府的推动下,出现学习外语和留学生到日本留学,原因主要考虑日本是我们学习榜样的原因,如:明治维新,日本强盛;日俄战争,日本取胜;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深重;清末新政,政府推动;邻近日本,方便留学;等等。 (注:这一题属于原创题,但是这一问是“简要说明1904年后学习外语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联系”,答案给的是原因,明显与答案不符,所以根据答案可以理解为原题想问“简要说明1904年后政府推动学习外语和留学日本的历史联系”,所给答案才更合理,为尊重原题,作此说明) (3)不同:由表格中“现代”第一阶段中的“学会俄文,就能打破语言、文字上的隔阂,搬掉放在我们发展中苏友谊大道上的一座大山”、“学会俄文,就能更加直接地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可以使我们祖国更加速向社会主义前进”、“学好了俄文,就可以更加促进两大民族的文化的交流,促进两大民族的友谊和合作”等信息可以看出当时以学习俄语为主,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由第二阶段中的“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可知这时以学习英语为主。趋势:题目要求回答现代中国两个不同阶段外语热反映的国际格局变化趋势,从政治角度来说,应该反映的是从五十年代的两极对峙向1978年之后多极化趋势方向发展,经济格局应该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家正统思想影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清末新政;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影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边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中西方交流的加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学家许倬云认为:“从古至今,一个强国领头的‘联盟’,不过是另外一个形式的霸权而已。”可以作为例证的联盟是

A.华约                 B.欧盟

C.亚太经合组织         D.联合国

 

查看答案

谈及苏联1932-1933年饥荒发生的原因时,波兰历史学家伊萨克﹒多伊彻这样说到,“他们(农民)屠宰的牝牛有1500多万头,绵羊和山羊约4000万只,猪700万只、马400万匹。全国牲畜减少了一多半。”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为稳定农产品价格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民消极怠工

C.搞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农民利益被忽视

D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农民消极应对

 

查看答案

当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国家干预的政策,一些人就讥笑他抄袭了一本书,另一些人称他以社会主义拯救了资本主义。这“一本书”可能是

A.《人权宣言》    B.《共产党宣言》

C.《国富论》       D.《社会契约论》

 

查看答案

瑞士牧师慈运理(Ulrich Zwingli)(1484~1531)将希伯来文、希腊文或是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苏黎世当地语言;后来,苏黎世市议会决定了《圣经》改革方案,成为官方政策。1525年苏黎世市议会废止弥撒,改由慈运理的圣餐版本替代。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慈运理是民族英雄                B.人文主义逐渐深入人心

C.宗教改革取得初步成果            D.启蒙运动冲击传统教权

 

查看答案

“他们的公民可以在聚会时提出驱逐某一位影响其制度的官员,也可以罢免当时的政府,立刻更换执政团队。”下面的描述与此相符合的是

A.罗马的法律制度保障了公民的权利

B.真正的民主是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

C.直接民主是雅典民主制度的特色

D.欧美代议制度确保了公民广泛的权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