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 ……窃其所长,夺其所恃”。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后来为洋务派所承接,发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王韬说“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

材料二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材料三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在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上的主要观点。(4分)王韬评论他“实倡先声”的含义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归纳胡适的主要观点。(4分)这一思想观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6分)

3)毛泽东对外来文化的观点是什么?(2分)运用这一观点,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新的革命理论?(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史上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看法的发展趋势。 (6分)

 

(1)观点:提出学习西方,但认为封建制度和文化不能改变。(4分) 含义:对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2分) (2)观点: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全盘肯定西方资本主义文化。(4分) 原因: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对西方文化认识肤浅;中国的落后。(6分) (3)观点:批判吸收。(2分)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分) (4)由排斥西方先进制度和思想文化到全盘西化,再到正确认识西方文化。(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一小问魏源的观点依据材料一来归纳即可,从“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可得出向学习西方,即师夷长技以制夷;从“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的信息可得出其认为中国的社会制度、伦理纲常不能改变。第二小问从魏源等人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对当时的思想界起了思想启迪的作用这个角度来理解 “实倡先声”的内涵。 (2)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第一小问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二中“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的信息可得出胡适的观点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全盘肯定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第二小问形成的原因可以从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等方面分析回答。 (3)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一小问观点依据材料三中“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可得出毛泽东对待外来文化的观点是批判继承。第二小文抓住题干时间20世纪20年代,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可知20年代中共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因此革命理论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4)本题考查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材料一中魏源以及洋务派排斥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坚持封建制度和文化不能改变,到材料二中新文化运动时期全盘西化,再到材料三中毛泽东批判继承西方文化,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适合国情的道路,可归纳出发展趋势由排斥西方先进制度和思想文化到全盘西化,再到正确认识西方文化。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师夷长技·魏源;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胡适;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都是如此。……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繁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材料二 (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张廷玉等《明史·舆服志》

材料三  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广州十三行行商之一)伍乘鉴拥有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如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

——韩德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材料四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畜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紊。

——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

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县以下区域治理的方式及特点。(6分)为什么说“小农们……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推行的经济政策。其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6分)

(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并说明其影响。(4分)

 

查看答案

“全中国都在动——从沿海漂流到内地,犹如混乱的涡流聚集在这个临时的首都……政府成员和共产党人同坐在一间会议室里,讨论制定共同作战计划。”这段文字出自美国作家安娜•雅各布对一场战争的叙述。这场战争是

A.护国运动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查看答案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革。以下变革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学习西方制度、变法图强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 

②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③政治制度出现里程碑式的变化

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 ④①②③      D. ④①③②

 

查看答案

陈旭麓先生说:“时代变了,道光帝浑然不觉,结果脚随之跟入新时代,而头脑却依旧留在旧时代。在专制社会中,旨意决定一切。道光帝由此断送了机会。”对这段话最好的理解是

A.中国社会历史悠久、结构牢固          B.皇权专制延缓中国近代化历程

C.自给自足心态滋生封闭保守观念        D.封建自然经济是君主专制的基础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史,而这个转型运动是有其明显的‘阶段性’的。‘甲午战争’便是一极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阶段的开始。……那便是由‘四化’进入‘五化’。没有‘五化’,则‘四化’往往是徒劳。”这里多出的“一化”是指 

A.经济工业化    B.政治民主化    C.国防现代化    D.科技现代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