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这是无法抗拒的时代潮流。阅读下列材料: 材...

(15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这是无法抗拒的时代潮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贸易趋向统计年鉴》的两组数据

满分5 manfen5.com

第二表   1965-1995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百分比)统计表

年份

发达国家间贸易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

发展中国家间贸易

1965

59.0

32.5

3.8

1970

62.1

30.6

3.3

1975

46.6

38.4

7.2

1980

44.8

39.0

9.0

1985

50.8

35.3

9.0

1990

55.3

33.4

9.6

1995

47.0

37.7

14.1

(注:总数不足100归因于与经互会国家的贸易,国家未被区分,有误差。)

材料二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说:“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是人们无法否认和拒绝的事实,总的来说它有利于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仅仅依靠市场无法解决国家的消费和福利不平等加剧的问题。在一国范围内,是靠民主政治和‘福利国家’来平衡和制约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现在还没有一个类似的机制。”

材料三  中国当代学者王加丰在《反现代化——全球化思潮产生的原因》一文说:“从整体看,500多年来世界现代化——全球化高歌猛进……(但)它不是一个皆大欢喜的过程。至今,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和地区才是这个过程的佼佼者……仅从20世纪后期以来,这种情况就导致了各种新的反现代化——全球化力量的兴起……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反现代化——全球化往往相当于反对不平等的世界分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两表,概括分析二十世纪后半期世界出口贸易发展的特点。(3分)

(2)阅读材料二、三,分析对比东西方学者对经济全球化认识的异同点。(4分)

(3)请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二战以来的历史知识,就“人类如何应对全球化”自拟观点,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章。(8分)(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表述成文。)

 

(1)世界贸易总额不断提高;发达国家在全球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贸易额也在不断提升。(3分) (2)相同点:都认为经济全球化大势所趋;都认为全球化存在一定的问题。 不同点:西方学者认为全球化有利于合理配置生产资源,但在分配方面缺乏全球调节机制;东方学者认为分工的前提就是不合理的。 (3)范例:(观点:)人类应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并纠正其缺陷。 (论证:)①二战以来,各国经济迅速发展,交流频繁,贸易额不断扩大,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但是东西方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在世界生产和贸易中占据主导、优先地位,因而成为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发展中国家面临更大挑战。③二战后在应对全球化方面,人类已经成立了多个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WTO等,在调节国际关系方面已经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现有的国际组织在全面平衡国际分工和分配上有待进一步发挥作用。 (结论:)全球化是人类发展的自然过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必须为全球化的健康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归纳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一中表一的数据可以看出世界贸易总额不断提高;从材料一表二中“发达国家间贸易”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的数据变化,可得出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从表二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发展中国家间贸易”的数据变化可以看出是在上升,这说明发展中国家贸易额也在不断提升 (2)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对比分析材料二三来归纳相同点和不同点,从材料二中“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是人们无法否认和拒绝的事实”和材料三中“从整体看,500多年来世界现代化——全球化高歌猛进”的信息可以看出都认为全球化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从材料二中“全球化有利于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靠民主政治和‘福利国家’来平衡和制约市场经济”和材料三中“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反现代化——全球化往往相当于反对不平等的世界分工”的信息可以看出都意识到了全球化存在一定的问题,西方学者认为全球化有利于合理配置生产资源,但在分配方面缺乏全球调节机制;东方学者认为分工的前提就是不合理的。 (3)本题属于观点评论性问题,首次需要围绕主题“人类如何应对全球化”表明观点,如人类应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并纠正其缺陷;其次结合二战以来的历史知识来进行说明,可从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表现和应对全球化问题的举措来分析说明。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4分)近代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变迁相互作用、相互推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派官僚……设置了一大批中国近代最早的新学校,如京师同文馆(1862年)、福建马尾船政局附设的船政学堂(1866年)、天津电报学堂(1879年)、武备学堂(1895年)和南京陆军学堂(1895年)等。

——白莉、汪刘生《中西文化冲突与教育价值取向》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今时局变异,外侮交迫,非读万国之书,则不能通一国之书。”……他还具体指出,“今中学以经义掌故为主,西学以宪法官制为归。”他所注重的“中国经史大义”……实际上是经过康有为改造,并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的“公羊春秋”学说。(时务学堂)培养的大批人才如林圭、李炳寰、蔡锷、唐才质等,有的成为维新运动的中坚,有的则成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骨干。特别是它促成了湖南各地新式学校的设立和书院制度的改革。

——《长沙时务学堂:开湘学之新风》

材料三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礼记·中庸》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足以形容之。

——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材料四   准此以定中国教育之方针,教于斯,学于斯,吾国庶有起死回生之望乎?依此方针,说其义于下方:(一)现实主义。唯其尊现实也,则人治兴焉,迷信斩焉。(二)惟民主义。以人民为主人,以执政为公仆者也。(三)职业主义。现实之世界,即经济之世界也。……今之教育,倘不以尊重职业为方针,不独为俗见所非,亦经世家所不取。盖个人以此失其独立自营之美德,社会经济以此陷于不克自存之悲境也。

——摘编自陈独秀《今日之教育方针》(1915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教育的进步与不足,并据此概括其特点。(3分)

(2)据材料二,指出时务学堂在教育观念上的重大突破及其积极影响。(4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时北京大学的办学宗旨。据材料四,概括陈独秀主张的教育要义。(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教育发展变化的认识。(3分)

 

查看答案

(11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历来是国家政治不可回避的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圣人之为国也,一赏,一刑,一教。一赏则兵无敌,一刑则令行,一教则下听上。夫明赏不费,明刑不戮,明教不变,而民知于民务,国无异俗。

——《商君书》

材料二  美国实行的是宪政联邦体制,政府是建立在宪法基础上的,宪法不仅确定联邦和州政府的结构,而且确立了联邦和州政府的权限。……如凡牵涉到宪法修改的条款,除了必须经国会批准外,还必须得到四分之三以上州的批准才能成立。自《合众国宪法》诞生以来,一共通过了27个修正案,从1800年至今,仅通过了16个修正案。

——《美国政体的结构与运作》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有哪些方法?(不得摘抄原文)(3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的特点。这样的权力分配有何积极作用?(5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和近代美国政治制度的认识。(4分)

 

查看答案

韦勒克将某一文学流派的风格总结为:就诗歌观来说是想象,就世界观来说是自然,就诗体风格来说是象征与神话。德国作家席勒也认为这一文学流派“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下列美术作品中与之具有类似风格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2014年4月23日到2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了亚洲四国。在日本,奥巴马在回答“如果中日发生钓鱼岛冲突,美国是否会出兵支援日本?”时说,不是每一场战争美国都要参加。在菲律宾,奥巴马在回答 一旦菲律宾与中国在南海爆发武装冲突,美国是否会保卫菲律宾?时又说,美国欢迎中国的和平崛起,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是建设性的,美中之间拥有庞大的贸易与商业,美国还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就各种问题展开合作。奥巴马这样表态主要是

A.想获得亚洲盟国支持,建立单极世界

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日益加强

C.谋求和中国联合,建立一个两极世界

D.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世界

 

查看答案

俄国到1920年时,1卢布相当于1918年1卢布的1/188,相当于1913年的1/13000。以物易物的流行,使银行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此种现象

A.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困难

B.缘于货币发行量增大导致通货膨胀

C.直接原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D.是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