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4分)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

(14分)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  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4分)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该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4分)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6分)

 

(1)“不脱儒家思想理路”: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2分) “新见”: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2分) (2)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2分) 评价: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制度设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2分) (3)考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作答: ①黄宗羲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被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所继承,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2分) ②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传入中国,不仅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制度设计提供了借鉴;(2分) ③两者的思想都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共同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以史学方法为载体形式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材料解读能力以及比较分析能力。首先要明确“不脱儒家思想理路”指的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新见”指的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在此基础上从材料归纳概括: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 (2)第一小问从 “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则失于……尺度。”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历史事件应该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评价即历史地看问题,否则难免有失偏颇。“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可以看出既认识到黄宗羲思想的局限性,又认识到其时代进步意义,表明作者在辩证的看待历史问题。第二小问注意把放到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对反封建和发展资本主义的角度评论即可。 (3)注意围绕“传统”和“交流”两个主题和“两者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角度进行分析:根据所学可知黄宗羲的思想属于传统文化,但是被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所继承,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中西交流而来的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不仅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制度设计提供了借鉴;两者的思想都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共同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黄宗羲的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理性与自由的启蒙·孟德斯鸠三权分立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七大”工作方针》中指出“陕北是两点:一个是落脚点,一个是出发点”。这里的“出发点”是指

A.陕北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B.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C.红军主力在陕北完成改编,奔赴抗日的前线

D.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由陕北渡过黄河,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查看答案

“工厂死在接收上, 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 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上。……,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查看答案

中共的某份宣言指出,“我国家、我民族、已处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然而有些人“数年以来,以‘不抵抗’政策出卖我领土,以‘攘外必先安内’武断宣传来进行内战和压迫一切反帝运动”。这份宣言最有可能出现在

A.九一八事变前后    B.华北事变前后   C.西安事变期间    D.七七事变以后

 

查看答案

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是指

A.开展土地改革     B.进行万里长征    C.工农武装割据     D.实施武装斗争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外国商业扩大到中国内地,促进了中国商人阶级的发展,他们不久就接管了西方商品的销售。还记载:早在1869年英国一位官员说道:“由于在语言上占优势、拥有市场、开支较低,中国人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这主要说明近代中国

A.外资与华资竞争共生关系            B.民族资产阶级垄断了商业活动

C.西方在华商品输出都靠中国人经营    D.中国商人在本国市场上很难占有优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