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新疆的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A.在元代,理藩院曾负责其行政、兵刑、宗教事务
B.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前后,是英、俄、德列强在中国重点扩张的对象
C.在收复伊犁过程中,左宗棠确定了“先折之以议论,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阵,坚忍而求胜”的策略
D.新中国成立后,是最早设立自治区的省份
《旧唐书·元万顷传》记载:“朝廷疑议及百司表疏,皆密令万顷等参决,以分宰相之权。时人谓‘北门学士’”。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此举提高了行政效率 B.使宰相职责更明确
C.加强了君主专制 D.扩大了统治基础
《论语·八佾》记录孔子的话:“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荀子》说:“由士以上则必以礼节之。”对以上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①“周监于二代”中的“二代”是指夏商两代
②“吾从周”指孔子尊崇周礼
③夏商政治文化已成熟
④《荀子》指出了礼乐制在维护分封制、宗法制方面的重大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材料一 在古代就出现了护照的雏形,当时出国只限于贵族、皇家使节等少数人,他们持有君主开具的身份证明或信物,如汉朝使节所持的“符节”、罗马使节的金戒指等,以表示其地位和权利,以便出使的国家给予特别的优待。到了17世纪,英国开始给所有的英国商船船长颁发护照。此时,大英帝国的海上霸权,已经呼之欲出了。1791年法国宪法中,护照被认为是公民的权利之一,1792年的法令规定,每个迁移的法国国民必须有一本护照。20世纪初,现代护照制度被大部分国家普遍采用,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入境者必须出示本国护照。1914年英国首次实行本式护照,并规定所有公民出国必须申领护照,这种护照的形式也被他国采用。
材料二 长期以来,中国并没有西方护照之概念,护照一词虽然最早在《尼布楚条约》中出现,也只是政府为商人开具的一种集体信函。而且从保存的资料看,主要是为俄国商人入境所用,很少看到中国商人出境。到了近代,国门大开,外国人不用检查直入中国口岸。1858年出现了一种奇特的内地护照,《天津条约》规定外国人赴内地“执照由领事馆发给,由地方官盖印。经过地方,如饬交出执照,应可随时呈验,无讹放行……如其无照,其中或有讹误,以及有不法情事,就近送交领事官惩办,沿途只可拘禁不可凌虐”。
材料三 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
1949年单页版、50版、53版、58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防伪手段几乎为零 |
71版、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 |
80版将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
81版改变了53版以来6位数的护照累计号码,升至7位数号码 |
97版采用数码技术、激光打印等防伪手段。到2005年达到年均签发400万本,80%是因私护照 |
(1)请依据材料一归纳从古至今护照的变化,分析20世纪初现代护照制度被普遍采用的历史背景。(6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中国商人很少出境的原因。结合历史背景,谈谈你是如何认识“内地护照”的。(6分)
(3)依据材料三请结合历史背景,解读新中国护照的发展历程。(4分)
国家是文明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国家政权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时代不同而各具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以征服其他国家为职志,其所拟之消灭者仅是对方的王室与贵族,秦王本身的重要卿相,却全属客籍,即统一天下之后亦然。秦之记录里看不出人民因原有国籍而受亲疏歧视的待遇。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避免 “因原有国籍而受亲疏歧视的待遇”秦采取的政治举措及其历史进步性。(5分)
材料二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谈谈你对中华民国的成立 “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方面的一大跃进”的理解。(6分)
材料三 新中国的政治制度确实照搬过苏联模式,但在一些基本政治制度方面却从未照搬过苏联模式,恰恰强调要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如:在选举方式上,1953年选举法规定: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无记名投票与举手表决相结合,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几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等。正是这些灵活变通方式适应了当时国情下的民主选举之需。
——蒲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
(3)根据材料三,指出建国初期中国选举方式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5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国家政治制度建设的立足点。(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与演变的简要进程
阶段 | 演变 |
萌芽于战国 | (1)理论:韩非子中央集权的理论 (2)实践:战国时期商鞅变法,规定废分封,行县制 |
建立于秦朝 | (1)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 (2)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 (3)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
巩固于西汉 | (1)实行刺史制度 (2)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完善于隋唐 | (1)实行三省六部制 (2)创立和完善科举制 (3)调整和健全府兵制 |
加强于北宋 | (1)解除禁军将领的调兵权,立更戍法;建立禁军 (2)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政、军、财权;地方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
新发展于元朝 | (1)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掌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2)行省制度 |
空前强化于明清 | (1)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三司分权;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分离统兵权和调兵权等 (2)清朝前期:设南书房 |
衰败于晚清 | (1)国门洞开,政治、经济主权沦丧 (2)鸦片战争后,新的经济成分出现 |
材料二 近代中国各种力量对近代民主政治的探索及其曲折历程
阶级(或政党) | 探索活动 |
农民阶级 | 《资政新篇》主张听取社会舆论,由公众选举官吏 |
资产阶级 | (1)康梁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但由于顽固势力的阻挠而失败 (2)民主共和制: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袁世凯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复辟帝制;蒋介石实行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使共和政体有名无实 |
中国共产党 | (1)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提出“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中共“七大”,毛泽东提出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
(1)根据材料一,归纳历代统治者在哪些领域维护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6分)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晚清走向衰败的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民主政治探索的特点,并对这一时期的探索结果作简要评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