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后期至宋代,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土地兼并和土地买卖频繁。南宋叶适记载...

唐后期至宋代,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土地兼并和土地买卖频繁。南宋叶适记载说:“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材料主要反映了(   )

A.政府维护地权流转                     B.佃农之间土地买卖频繁

C.地权所有者在土地买卖中获利           D.宋代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土地兼并和土地买卖频繁”、“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可知,民间的土地买卖(兼并),得到了政府的承认,政府维护了土地买卖兼并制度。其余BCD三项的表述,均没有全面、准确的表达出材料的核心意思,BCD三项错误。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土地兼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措施没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汉武帝推行内外朝制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宋朝增设参知政事等          D.元朝时设置了中书省

 

查看答案

热播剧《步步惊心》的原作者桐华以清朝康熙年间“九子夺嫡”为背景讲述了现代白领张晓因车祸穿越后发生的故事。“九子夺嫡”中的“嫡”原意指(   )

A.皇位      B.皇太子     C.嫡子      D.皇长子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理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其相同之处体现在(    )

A.“天下一家”“大一统”                 B. “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C.“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D.“天人合一”“敬德保民”

 

查看答案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状况(部分)一览表

   

占全国人 

占国民

 

 

 

 

 

工人工

资下降

工业、金融资产阶级等

2%

36.5%

1855年

85(万)

1857年

15—20%

1856年

87(万)

   

   

80%上

40%

1863年

109(万)

1866—1867年

10—20%

1866年

130(万)

——吴于廑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1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繁荣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权益。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四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

材料五  “新加坡经验”的缔造者李光耀曾留学英国,所谓“新加坡经验”的源头在英国。李光耀从英国学到了三样东西。他对这些西方经验做了东方式的改造。第一,法治精神。李光耀在英国学习法律,接受了西方的法治思想。他的严刑峻法的社会管理模式使新加坡长期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和政府的廉洁。与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涣散和“失败”相比,新加坡是相当安定和安逸的。当然,这种模式中也存在一些有争议的因素,大至对公民权利的限制,小至颇具特色的新加坡鞭刑。第二,费边主义。费边主义弃革命而取渐进式变革道路,英国是一个300多年没有发生革命的国冢。李光耀赞同平和的改良,曾经对新加坡主张“革命”的“左派”采取了严厉的压制政策。第三,社会主义理想。李光耀信仰“老式的社会主义”,即给予公民平等的机会来显示他们的才能和为自己获得财富。为实现这个目标,李光耀在新加坡推行强政府施政模式和集体主义的“亚洲价值观”。在一些西方学者眼中,新加坡展现的是一种“非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

——《新京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为政思想和具体的为政措施?6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内所采取的措施。4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对各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4分

(3)结合材料二、四,回答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2分 孙中山最信的“定地价法”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3分如何评价这一定地价之法? 3分

(4)根据材料五并联系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加坡经验”值得肯定的施政措施的看法。4分

 

查看答案

(26分)中产阶级是一个处于社会中间的阶层,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含义,中产阶级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中世纪城镇出现以来,middle class (中产阶级)主要指财富占有和政治地位不成比例的工商业阶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后,middle class 变成一个职业概念,同特定职业的收入和生活方式相连,具体包括企业管理人员(白领)、政府官员以及知识分子等。

——肖瑛《不断演变的“中产阶级”概念》

材料二  在(近)现代世界经济史上,搞工业化、现代化真能搞到“起飞”程度的,只有一个事例——他们都是由一个城市中产阶级领头搞起来的。西欧、北美带动于先,日本踵随于后。所以在一个中产阶级主政的国家,与生产发展并驾的则是衣食足(经济)、礼仪兴(教育文化),接着才有法治和民主。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材料三  中国以前效法苏联搞了三十多年,也觉今是而昨非,回头搞起了“个体户”来。什么是个体户呢?个体户就是“城市中产阶级”的细胞。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1)分析材料一中西欧中产阶级在14世纪以后越来越富有的原因。列举他们为改变“财富占有和政治地位不成比例”现状而进行斗争的历史事件。(9分)

(2)日本开始迈向现代化的标志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概述中产阶级的历史作用(不得摘抄原文)。(8分)

(3)中国“效法苏联搞了三十多年“的经济模式是什么?1978年后,促使中国中产阶级开始发展壮大的原因有哪些?(9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