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3分)1958年我国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到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人民公社。在...

(13分)1958年我国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到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人民公社。在此期间,党和政府对农村经济体制不断进行改革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生产队是人民公社中的基本核算单位。他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直接组织生产,组织收益的分配。这种制度定下来以后,至少30年不变。生产队范围内的土地,都归生产队所有。生产队集体所有的大牲畜、农具,公社和大队都不能抽调。生产队有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进行种植,决定增产措施。在保证完成国家规定的农副产品交售任务的前提下,生产队经营所得的产品和现金,在全队范围内进行分配。

——摘自《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通过)

材料二    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附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在一般地区,集体经济比较稳定,生产有所发展,……就不要搞包产到户。这些地方领导的主要精力应当放在如何把集体经济进一步加以巩固和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

材料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联产承包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通知(1983年1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国家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政策举措。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4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有何进展?据材料二,指出在推广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4分)

(3)据材料三,分析中央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图。综合上述材料,对比改革开放前后农村经济体制的调整,说说你得到的认识。(5分)

 

(1)政策:生产队作为基本核算单位长期不变;主要生产资料归生产队所有;生产队有生产经营和分配的自主权。(3分) 主要原因:“左”倾错误造成了农村生产力的巨大破坏。(1分) (2)进展:突破了生产队集中统一的经营方式(或在生产队领导下可实行包产到户);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2分) 不足:只在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推广包产到户;对包产到户等生产责任制的认识仍存在分歧(或包产到户仍受姓“社”姓“资”的束缚)。(2分) (3)意图:解决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推动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正确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向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3分) 认识:经济体制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水平;要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一中关键把握生产队作为一个最基层生产经营主体,它具有作为基本核算单位长期不变,拥有主要生产资料归,有生产经营和分配的自主权;上述实际是八字方针中调整的内容,给予生产队的自主权,恢复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导致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左”倾错误造成了农村生产力的巨大破坏。 (2)通过分析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进展表现在生产队集中统一的经营方式进一步下放,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从材料二可知,受思想认识的限制,在推广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过程中存在不足,推广包产到户地区的限,对包产到户等生产责任制的认识仍存在分歧,心存疑虑。 (3)从材料三可分析出中央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图,解决原体制的弊端,推动发展新型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促进农业生产向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改革开放前后农村经济体制的调整的对比,说明既要注重调整经济体制使之适应生产力的水平,也要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过程中失误和调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历史转折和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选制——两汉开国之初,尚有不少武力功臣。可是一旦百废俱兴,尤其是建国十年、二十年之后,旧臣凋零,就需要大量补充吏员,察举、征辟之事应时而兴。察举征辟就是从民间访求有才有德而又未仕之人,由于征诸乡里,因有“乡举里选”之说。我称此制为“公选”。公选的名目很多,有贤良、方正、孝廉、秀才等科。

——张传玺《秦汉中央集权制的“公天下”因素》

材料二    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伯利克里

材料三    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初,只有那些拥有一定地产的成年男性才有资格当选为议员。1830年,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成年男子拥有选举权,而拥有被选举权的人则更少。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英国进行了多次议会改革,逐渐完善了议会制度。直到1969年,英国才规定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下院的选举。

直到20世纪,普选制才陆续建立。北欧各国大体上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建立起了普选制。英国是1928年议会通过“国民参政(男女选举平等)法”,才实现了普选制;法国是1944年,意大利是1945年,美国则是1970年尼克松总统签署了保证黑人选举权的法案,才算是基本实现了普选制。通览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选制的形成过程,几乎都经过了由严格限制选举权,到逐步放宽选举权,再到形式上确立普选权等三个发展阶段。它既是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确立和巩固的过程,也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同时还是世界民主化潮流的必然趋势。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汉朝推行察举制、征辟制的原因。材料一作者为什么称察举制为“公选”制?(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的政体是否真的“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并指出其实质。(5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以来,欧美国家对选举资格的规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6分)

 

查看答案

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同约瑟夫·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

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C.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

D.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查看答案

《全球通史》谈到:“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这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是基于(      )

A.社会制度对立和意识形态分歧               B.两极格局下美苏冷战对峙

C.北约和华约军事政治集团对峙               D.西方文明优于东方文明

 

查看答案

下图是1913~1937年苏联(俄)工业产值增长示意图。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1913~1920年工业产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战争的破坏

B.1920~1925年工业产值的增长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1925~1932年工业产值的增长在于这一时期的企业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D.1932~1937年工业产值高速增长源于斯大林体制的逐步确立

 

查看答案

1875年法国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不仅“是国家元首并统率武装部队,行使行政权”,而且“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同享有创议法律之权”,同时又规定“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启蒙思想深入人心

B.法国人民艰难曲折的斗争

C.共和派与君主派的妥协

D.法国君主制的传统十分浓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