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学界普遍把出生于十四世纪初的彼特拉克视为人文主义之父。有一位学者描述了有彼特...

历史学界普遍把出生于十四世纪初的彼特拉克视为人文主义之父。有一位学者描述了有彼特拉克生平的四件事情

(甲)他最初学习法律,后因经济问题改投神职成为教士

(乙)他的拉丁文造诣高,并以意大利方言创作美丽诗歌

(丙)他的著作常叙述自己,以追求名声,显示个人主义

(丁)他曾经攀登法国南部高山,为了居高临下欣赏美景

上述哪两件事情可作为“彼特拉克是人文主义之父”这个论题的说明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甲)他最初学习法律,后因经济问题改投神职成为教士,明显不符合题干,成为神职人员与人文主义相反了,人文主义就是把人从神的控制下解放出来; (丁)是自己欣赏美景,体现的是个人主义,不是人文主义,所以B正确.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比特拉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位理学家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下列哪一种理论观点?

A.理在气先                            B.发明本心

C.格物致知                            D.经世致用

 

查看答案

《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查看答案

时人有云:治国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该思想的渊源可追溯到

A.儒家“为政以德”的思想              B.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

C.法家的“以法治国”思想            D.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

 

查看答案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两幅图片为同一时期的美术作品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三    在(宗教改革)不长的时间后,1581年7月,新教缔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荷兰共和国,紧跟其后的英国清教徒(基督新教中加尔文主义者)在1649年将查理一世推上了断头台,成立了共和国,1688年经过光荣革命,迎来了新教国王,实行了“君主立宪”的宪政体系。……1620年为反抗宗教压迫而逃往北美的清教徒,在大洋彼岸建立了自己的家园。1776年,缔造了一个……美利坚合众国。意大利从文艺复兴开始一直四分五裂,在1870年才成为一个统一的王国。1946年才成立民主共和国。法国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后,却出现了一个混乱不堪、草菅人命、革命恐怖和专政暴力为特征、令文明世界非常尴尬的法国大革命,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出现了革命专制、君主立宪、恐怖统治、自由共和等多种政体,最后以拿破仑的军事独裁、帝制告终。1848年建立了短暂的第二共和国,1870年才建立了比较成熟的第三共和国。

——摘编自曼德:《中国需要的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宗教改革精神》

材料四    启蒙运动时期体现出一个显著的特征: 人们热切地从各个层面来审视宗教信仰。虽然基督教在很多方面受到抨击, 抨击者本身却潜心研究宗教信仰和神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人们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 运用启蒙运动的基本方法和观念来求得答案。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学者充分运用理性、比较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确实, 18世纪下半叶, 法国启蒙运动开启了使法国社会世俗化和非基督教化的运动, 但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只是启蒙人士所持的多种宗教观中的一种。启蒙运动的一个特点是强烈地要求实行宗教宽容。

——摘编自彼得·赖尔等编《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1)概述材料一中两幅作品的共同特点。(4分)

2材料一、二所反映的思想本质上有何相似之处?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何内在联系?(4分)

3材料三的作者是分别如何评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对此,你有何看法?(8分)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在打破宗教神学束缚上所起的作用。(4分)

 

查看答案

(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的和谐社会思想源于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和西方的一些社会主义思潮。他对此不仅倍加赞赏,并经常将其作为论证和谐社会的依据。孙中山要构建的是一个政治上实行全民政治,人民当家作主,地位平等;经济上均衡协调发展,实行物产归公,人民均富,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思想上树立以博爱为核心,为众人服务的新道德的和谐社会。

——摘编自陈雪珍 刘焕明《孙中山对和谐社会的探求》

材料二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

——《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和谐社会思潮”的特点。(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革命道路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8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近代以来思想理论成果的共同特征。(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