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

A.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C.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朱熹反复强调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可以看出,朱熹的贡献是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故选A。B、C、D与题干不符。 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荀子说:“故,法不能独立,令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治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追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在此,荀子(      )

A.认为法律应当由君子制定                     B.强调良吏执法的重要性

C.主张在执法时将君子和小人区别对待           D.废除严苛的法律,由君子以德治国

 

查看答案

(11分)近代以来,法兰西民族创造出独具魅力、光彩照人的文化,深刻影响了欧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0年,雨果在追悼法国某一位文学家时说:“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

【材料二】  20世纪40、50年代,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在法国文化界流行。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给世人描绘了一幅阴暗的世界画面:人生是荒诞的,现实是令人恶心的,人们在生活中充满恐惧感、迷惘感和孤独感。所以存在主义特别强调个体自由创造性、主观能动性,把人的意义、人的价值归结为人的自由选择与创造。

——吕一民《法国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法国凭借其文化软实力大力推行文化外交。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说:“应对文化全球化,就是要提倡文化多样性。”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雨果所追悼的文学家是谁?(1分)他的作品属于哪种文学流派?(1分)这一文学流派中令人感到“惊惶与恐怖”的社会现实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出现与20世纪哪些重大事件相关?(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文化全球化加速的背景,并谈谈你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5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这段长久的历史有一点特别引起我注意,就是中国的一切几乎全是可能的、自然的。我佩服他们什么事都没有一点神奇的意味。为什么别的民族(具体指的是希腊、罗马等民族)都要给自己造出一些荒诞不经的来源呢?到处只有神道的显形、诏谕、奇迹、巫术、变形、穿凿附会的梦境,(对于)骗子的寓言,我只有痛恨。

——伏尔泰《天真汉》

【材料二】 孔子生长在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状态、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

——《独秀文存》

【材料三】 中国的立法者是比较明智的。他们不是从人类将来可能享受的和平状态去考虑人类,而是从适宜于履行生活义务的行动去考虑人类。要每个公民在某个方面都依赖其他公民,维持人民内部和平和良好秩序,以及消灭由暴戾性情所产生的一切邪恶的极其适当的方法。(但是)中国的法律决定任何人只要对皇帝不敬就该被处以死刑。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伏尔泰怎样的启蒙思想?(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伏尔泰和陈独秀批判传统文化的着眼点有何不同?(2分)

其中隐含着二者的政治诉求又有何相通之处? (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孟德斯鸠对古代中国传统文化持何态度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外传统文化?(2分)

 

查看答案

(12分)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碑文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以来,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请回答:

(1)“一千八百四十年”以来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和性质分别是什么?请列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所进行的重大革命斗争(每项举一个即可)。(4分)

(2)“三十年以来”的作为中国革命历程的新起点事件是什么?在这三十年以来的革命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理论成果是什么?(4分)

(3)“三年以来”的革命时期内,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什么样的历史性转变?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有什么深远影响(4分)

 

查看答案

(10分) 在西学冲击下,中国知识分子的价值规发生了分化,其群体也随之分化、重构,形成新旧两个阵营,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的嬗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予之幼时,即有万里封侯之志,既冠而读兵书;年垂四十,身虽登科,终无机会风云,不得已而舌耕度日。自光绪庚子后改设学堂,不数年停止科考,并派学生出洋留学以学洋夷之学洋学既盛,孔孟之学遂无人讲;中国人士均尚西学,则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别、长幼之序、朋友之信皆置诸如无有之乡,遂养成许多叛逆,至宣统三年,突然蜂起,革我清之命,改称民国,号曰共和,而乱臣贼子乘势行其素志岂非孔孟之学不行而洋学是尚之所致乎?

——刘大鹏《退想斋日记》

【材料二】  我们的思想新,信仰新;我们在思想方面完全是西洋化了;但在安身立命之处,我们仍旧是传统的中国人。

——《胡适日记》

【材料三】 中国与此新出现的“夷狄”更常处于一种敌对的状态之中。现在反要向其学习,而学习的目的又是“制夷”。何况这些“始创自由平等于己国之人,即实施最不自由平等于他国之人”。故中国士人对学习西方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其中的多重尴尬是不言而喻的。

——罗志田《新的崇拜:西潮冲击下近代中国思想权势的转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属于新旧哪个阵营,从政治与文化的立场及其个人利益角度说明其依据。(4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以胡适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胡适等知识分子以传统方式安身立命的社会原因。(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中国士人所遭遇的尴尬。(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