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6分)法制建设和进步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治...

(16分)法制建设和进步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漫长而艰难的演进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第三表: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

第五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第六表:凡主张缔结“现金借贷”或“要式买卖”契约的,负举证之责;缔结上述契约后又否认的,处以双倍于标的的罚金。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若犯死罪,议定奏裁,皆须取决宸(“宸”借指帝王所居,又引中为王位、帝王的代称)衷,曹司不敢与夺。

——《唐律疏议》

材料三:第二条第三款:  总统应经常向国会报告联邦的情况,并向国会提出他认为必要和适当的措施,供其考虑:在特殊情况下,他得召集两院或其中一院开会,并得于两院对于休会时间意见不一致时,命令两院休会到他认为适当的时期为止:他应接见大使和公使;他应注意使法律切实执行,并任命所有合众国的军官。

——《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四:“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特点。(4分)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的政治体制和宪法坚持的原则各是什么? (2分)并分析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4分)

(2)材料四中的“民治”在中国的近现代社会都努力去落实,请写出中国近代至建国初期关于“民治”的三部主要法律名称及每部法律的特点或原则?(6分)

 

(1)特点:《十二铜表法》保护私有财产(或:侧重民法);注重法律公平。(2分)唐律注重伦理(或“以礼入法”);皇帝拥有最高裁决权。(2分)政治体制:总统制或联邦制。(1分) 原 则:制约和平衡(1分) 实现:①实行三权分立;②总统只掌握行政权;③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④总统由选举产生;⑤有任期限制(4分,任写出四点即可) (2)法律名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分) 特点或原则(共3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权分立、法治精神、主权在民(写出两点即可) 《共同纲领》:议行合一、多党合作、外交自主(写出两点即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的原则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十二铜表法》属于私法,它的出现的本质目的是要保护公民个人的私有财产,而“唐律”则属于“礼法”,即“以礼入法”、注重的是伦理道德之类的,并且中国的“唐律”是君主拥有最高裁决权,在本质上仍然是属于“人治”。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的政治体制显然是要回答“联邦制”, 宪法坚持的原则主要是强调“权力的制约与均衡即可”, 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主要是通过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总统只掌握行政权并且还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总统由选举产生并且还有任期的限制,主要就是回答哪些措施可以约束总统的权利即可 (2)“中国近代至建国初期关于“民治”的三部主要法律”应该包括辛亥革命之后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临时宪法《共同纲领》、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个简单的对教材相关法律的一个简单的总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要是回答出该部法律所体现出来的原则——三权分立、主权在民。《共同纲领》主要是回答特点——临时宪法、多党合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体现出来的两个原则——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的原则即可。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法治制度的建设•“民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4年7月15日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发表《福塔莱萨宣言》宣布,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成立,初始资本为1000亿美元,由5个创始成员平均出资,总部设在中国上海。这一事件对中国而言

A.标志着从不结盟到结盟外交的转变

B.意味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的巩固

C.淡化与联合国主要经济机构的联系

D.符合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战略

 

查看答案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查看答案

“1870年以后的三十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据此,下面关于这一时期“国际分工”表现的表述最贴切的是

A.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工

B.世界工业生产结构布局的分工

C.工业化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

D.资本、技术在世界范围的扩张

 

查看答案

1879年10月21日,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纽约的一个实验室里,亮起了一盏电灯。当这个消息传到证券交易所,煤气行业的股票应声下跌,因为人们预感到,煤气灯的时代即将成为过去,电灯的时代来临了。”这则史料说明了

A.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电器的发明和应用

B.煤气行业开始为新兴电力工业所淘汰

C.证券交易所操纵着美国的经济运行

D.科学技术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1954年不仅是新中国的法治年,也是新中国的外交年。下列选项能为这一说法提供依据的是

①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②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颁布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④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