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体现出“眼观八方”...

(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体现出“眼观八方”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物质层面通过引进、移植来实现新旧更替,从而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但是,也存在不足和局限,主要表现在体制方面实现新旧更替更难一些,精神层面的实质性进展很有限。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指出日本在明治维新期间是如何做到“眼观八方”的?(6分)指出日本改革后在体制方面和精神层面局限性的主要表现。(2分)

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正因如此,史学界才有人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历史争鸣·回顾戊戌》

2据材料二,指出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2分

 

(1)“眼观八方”:学习西方,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确定日本的政体形式是君主立宪制。(6分)主要表现:体制方面:保留了天皇制度和大量封建残余。(1分)精神层面:灌输忠君思想;军国主义精神(或武士道精神)(1分。答出一点即可。) (2)依据: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影响其后历次革命运动。(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和评价(消极方面)。“眼观八方”考查的是内容,即学习西方,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确定日本的政体形式是君主立宪制。日本改革后在体制方面和精神层面局限性的主要表现考查的是对日本明治维新消极方面的评价,即体制方面:保留了天皇制度和大量封建残余。(1分)精神层面:灌输忠君思想;军国主义精神(或武士道精神)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可知,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是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影响其后历次革命运动。 考点:俄国和日本的重大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和评价;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的本质就是利益再分配的过程,这决定了改革的历程必定是曲折艰难,充满斗争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掌权后通过一系列措施让“人民”获得自由,此外他制定了被称为“减负令”的法律,这些举措都对民主社会“人民”的产生和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而他“唯财是举”对世袭的贵族政体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为“人民”地位的上升搭好了阶梯。

——程志敏《从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看雅典民主的诞生》

(1)据材料一,谈谈你对梭伦以上改革措施的认识。(4分)

材料二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

——苏辙《栾城三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专以此为事”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6分)

 

查看答案

(20分)世事在变化,历史学的任务就在于把握和阐释这些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并不意味着中国社会停滞,社会总还是在变化的。这种变化,因为微小,仅以前后相接的两个朝代而论可能不太明显,但隔开几个朝代加以比较,是能够看得出来的,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中“代代相承,变化微渐”的说法是否准确?试以古代社会主流思想为例说明你的依据。(4分)

材料二    古老的基督教强调个人命运是亚当众儿女的普通命运的一部分,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有钱男女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人们越来越把生活当作获取荣耀和享乐的契机,而不是作为一条通向永恒的幸福或永远的地狱之路的过渡阶段。人本身就是评判过什么样的生活的准则,这是古希腊诡辩家的训言。古希腊文明,尤其是异教的古罗马文明,成为艺术和文化兴趣的重心。

——摘编自[美]菲利普·J.阿德勒兰德尔·L.波韦尔斯《世界文明史》

(2)据材料二,与“古老的基督教”主张相比,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出现了怎样的“变异”? 分析出现“变异”的原因。(6分)

材料三    “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审视启蒙运动。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追随者对他们所继承的那个世界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另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试图为更为清晰可靠的理解这些问题奠定充分基础。总之,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启蒙运动是如何“大破大立”的。(4分)

材料四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一中国欲自强,则英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嚣,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画》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4材料四中的政治思想有何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这种变化的时代因素。(4 分)

 

查看答案

1949年,毛泽东充满激情地预言:“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下列促进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文化建设高潮”出现的是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

B.“大跃进运动”的发展

C.“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

D.“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提出

 

查看答案

《科学的旅程》一书认为,“在科学上,没有一个理论能够说得到了完全的证明,当新事实或新的观察结果出现时它必定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和审视。正是科学这一不断自我纠错的特性,使它成为人类理解自然机制最为严谨也最为有效的手段。下列史实符合该论述的是

从亚里斯多德学说到自由落体定律

神创论生物进化论

从万有引力定律到电磁感应理论

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